我国林长制试点工作率先在安徽开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安徽省通过“林长制”逐步实现“林长治”,并以此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年度改革案例,目前林长制工作已经在23个省市推行展开。作为一个亲身参与了林长制试点工作的基层林业工作者而言,对林长制的试点工作带来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下面结合林长制工作,谈谈林长制的核心内容和“林长制”与“林长治”的关系。
实行“林长制”必将带来“林长治”
一直以来,山区的林业工作由于山高林密地广人稀,管理相对粗放,加之森林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又存在一定的冲突,不少地方领导为了经济发展,甚至有意无意的漠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各地很难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或多或少的迟滞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安徽省通过试点林长制工作,在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系统治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属地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协调、全域覆盖、源头治理、齐抓共管”的管理方法,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将山场实行网格化管理,一林一长,将具体的护林、造林、管林责任分解到各级林长,压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明确考核标准,明确责任担当,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通过“林长制”的实施,把过去单一的林业部门抓林业转变成各级党政领导抓林业,人人关心林业,全社会参与林业的全新局面。因此,“林长制”必将促进当地林业“林长治”。
“五绿兴林”是林长制工作的核心
在试点林长制工作过程中,本着创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总结出“五绿兴林”的林长制工作核心。
“护绿”:严守生态红线护绿。整合优化境内自然资源,严格落实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地、森林公园、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加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全面提高群众的护绿意识,让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山青水绿天蓝给生活带来的舒适度和惬意感,从要我护到我要护,把被动护绿转变为主动护绿。
“增绿”:封、管、造并举增绿。根据当地森林资源现状,本着宜封则封、宜管(抚育管理)则管、宜造则造的原则,封、管、造并举,全面提升修复改造域内森林资源质量和数量,向幼林要蓄积,向残次生林要效益,向荒山秃岭要绿色,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双增长。
“管绿”:责任层层压实管绿。细化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党政同责,借助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利用年度卫星遥感图片监测成果,狠抓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加强巡查巡护,网格化监管网格内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森林防火情况等,切实管绿。
“用绿”:全方位立体发展用绿。充分利用辖区商品林林地,发展速生用材林、木本油料林、高效经济林;利用一般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开展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蜂等多种模式的林下种养殖业,挖掘林下经济潜力,提高群众收益,把绿水青山逐步改造成金山银山。
“活绿”:创新发展理念活绿。整合当地闲置林地资源,探索三权分置的优势,流转林地经营权,盘活林地资源,引进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林业经济,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当地政府搭建森林资源及林地流转拍卖平台,出台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政策、推行森林资源保险业务,落实林业项目扶持政策等措施,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林业经济做大做强。
“五个一”是林长制工作的抓手
“五绿兴林”明确了林长制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夯实了林长制工作的基础,搭建了林长制工作的基本构架,“五个一”则是林长制工作最有力的抓手,抓好“五个一”就能把林长制工作推向深入,取得成效。
“一林一档”:定时开展森林资源清查,摸清家底,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发研制手机版森林资源APP平台,区划至宗地小班,导入森林资源实时数据,并每年根据森林资源变化及时更新数据,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做到一林一档,技术人员随时打开APP就能了解每个小班的信息,方便作业和操作。
“一林一策”:林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林地性质、土壤现状,结合当地林业发展规划,因地施策,一林一策,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或营林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和经营方向,有的放矢,确保森林资源稳定健康发展。
“一林一技”:各地将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分片包村包组,落实到山场到地块,使每一个小班都落实有具体技术责任人。技术人员跟踪调查、跟踪服务、跟踪指导,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兴林。
“一林一警”:辖区林业派出所同样将派出所警力下沉基层,落实到具体村组山场,做到一林一警,实行扁平化管理,夯实护林管林基础。哪块山场发生乱砍滥伐或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均有责任警察及时查办。
“一林一员”:村组根据山场面积,利用公益岗位、项目资金、乡村统筹等渠道筹措资金,设置护林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巡护,做到山有人护,林有人管,建立起长效护林机制,并结合年度卫星遥感图片变化,对重点地段和重点林区实行重点盯防,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或许有人会说,林长制不就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吗,没有什么新内容。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基层林业认为:首先,林长制转变了森林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以前是林业部门一家管林业,林长制后是党政同责,政府抓林业,把林业管理主体提高了一个层次,上升了高度;其次,林长制压实了各级林长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责任。“属地负责”、“党政同责”虽然仅仅是明确了各级林长的职责,却和谐地协调了党政领导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的矛盾,促使各地党政领导以更大的智慧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最后,林长制营造了“部门协调”、“全域覆盖”、“源头管理”、“齐抓共管”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综合发展保护的新格局。势必会形成党政领导带头抓,部门协调具体抓,人人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良好局面。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林长制工作的推进,“林长制”必将带来“林长治”,未来的祖国大地一定会山青、水绿、天蓝,未来广袤的乡村一定是民富村美业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