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优信息网

尤加利切叶扩容后的困境与求变

苗优信息网 https://article.ymebuy.cn 2019-12-12 15:06 出处:中国花卉网 作者:陶樱楠编辑:@优苗易购
2014年,尤加利切叶进入中国市场并大受欢迎,成为花艺设计的主要配材。如今,短短5年时间,大批国内种植者的加入不仅使其脱离了进口花卉序列,还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加盟。然而,看似如火如荼的尤加利切叶市场似乎正在悄

2014年,尤加利切叶进入中国市场并大受欢迎,成为花艺设计的主要配材。如今,短短5年时间,大批国内种植者的加入不仅使其脱离了进口花卉序列,还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加盟。然而,看似如火如荼的尤加利切叶市场似乎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价格持续滑落、市场优势不再、供大于求等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颇有些“过气网红”的意味……

 

进口产品 3年间占有量从80%到退市

2014年,由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生产的尤加利切叶经由国内花卉进出口贸易公司进入国内市场,云南作为主要进口省份,进口量约占当时全国进口总量的80%。“当时每周都有近1吨的尤加利切叶运抵云南,再从云南分送至全国各地。”时任云南润枫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文斌说。

2014年,尤加利切叶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2015年进口量持续走高,主要以‘babyblue’(蓝宝贝)品种为主。当时,国内花艺设计多仿效欧美,因此尤加利切叶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叶材,这加大了终端市场对于尤加利切叶的需求量。“如果要货量大,至少要提前半年下单,否则很难大批量进货。”任文斌感慨地说。

随着终端市场对于尤加利切叶认知度和使用量的提升,国内生产者逐渐嗅到了该产品的商业价值,云南新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率先引入尤加利种苗进行试种。尽管种植面积不足300亩,但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国产尤加利在品质上与进口产品得以比肩。

2017年,国产尤加利切叶进入市场,在品控稳定的前提下,以每扎45元的价格突围,成功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云南地区种植尤加利的条件非常好,不管是品质还是供应量,都比进口产品好。”任文斌说,当时进口尤加利切叶市场最低价在每扎60元至70元之间,很难与国产货价格相抗衡。与此同时,凭借采购便利、即刻发货的优势,国产尤加利切叶开始加速市场扩张。至2017年末,进口尤加利切叶退出国内市场。

 

国产种植 迅速扩容背后的隐患

如果2014年是进口尤加利切叶辉煌的开始,那么,2017年则是国产尤加利切叶大踏步的起点。自此,国产尤加利切叶开始一路飞奔。

据了解,2017年国产尤加利切叶旺季时日均产量1000扎以上,最高峰值达到1万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末,尤加利种植面积约为1.7万亩至2万亩。

2018年,市场需求量持续走高,尤加利种植面积扩增。据业内估算,当年年底,云南尤加利种植面积约3.5万亩,其单扎均价为23元左右。至2019年,国产尤加利种植面积再度增长,据业者保守估计新增约1.5万亩至2万亩。新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表示,目前,国内尤加利种植面积约有7万亩,面积在千亩以上的种植户约有20家。此时,高品质尤加利切叶均价已滑落至每扎15元至17元。

面对不断扩张的种植面积和不断下滑的批发价格,从业者逐渐意识到迅速扩张背后的隐患。纵观国产尤加利生产之路,从2017年至今,种植面积扩大200倍以上,而价格跌幅约67%。其中,高品质尤加利切叶仅占整体供应量的20%,普通品质维持在7元每扎已是不易,品质较差的基本只能按成本价销售。

实际上,种植尤加利前期投入并不高,其对土壤、光照等需求也不强,相比其他植物种植难度较低。据龙邦农业科技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何龙会介绍,最早尤加利种苗价格较高,每株苗约12元,之后降至7元左右。根据种植需求,每亩可种植200株至350株亩,农户大多以产量为前提,每亩种植量在300株左右。“尤加利种植密度高,对生长不仅无利,还会影响后期枝条的长度与舒展度,对品质影响较大。”在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种植尤加利3年的冯俊说道。反观收益方面,每亩成本约4000元,种植后4个月即可采收,单株最少采收5扎,多则可达10扎。据估算,每亩尤加利收益是投入成本的2倍至5倍,即使现在价格滑落依然有利可图,这也是种植者与投资人不断增加的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种植门槛低,农户对于病虫害防治管理能力不足。今年云南地区的尤加利切叶出现了“烧叶病”,即叶尖呈黑色,被烧灼部分不再继续生长。其发病时间短,传播速度快,致使云南地区70%至80%的种植基地受到波及。部分农户为求保本选择提前采收,生长周期未满导致品质大幅滑落,令消费者大为不满。此外,尤加利种苗商对种植周期无限制,农户为求收益最大化,单株种苗会持续采收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实际上,长期种植下的尤加利容易出现品种老化、品质下滑等情况,且冠幅逐年增长,采收难度增加,人工成本投入增大,因此利润增益并不明显。

更重要的是,尤加利对于养分需求较大,同时会产生有机质代谢物,时日越长对土壤破坏越大,为后期作物的生长埋下隐患。“其实,只要给予充分营养,并补充微生物降解掉有机质,对于土壤影响是很小的,但是许多人都不关注可持续种植的问题。”何龙会感叹。此外,出于利益的驱使,更有部分蔬菜种植户跟风转向花卉种植,但由于种植经验较少,最终导致土壤板结受损。

 

展望未来 波谷时创造更多可能

面对国产尤加利迅速扩张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少业者开始自主开拓第三战场,希望在尤加利“寒冬”来临前做好应对之策。

据资料显示,尤加利总计800余个品种,150多个变种,高观赏价值品类不低于20个,但云南产地仅引入7个品种,其中‘babyblue’是目前国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品种,约占需求总量的40%,而细叶、圆叶及苹果叶等品种市场需求量较小,心形与三角桉更被业者认为难以炒热。

近期,秋色系永生尤加利备受关注,一跃成为叶材界的“网红”。原本每扎售价约6元的圆叶尤加利加工后售价高达30元至35元,成为尤加利翻红的新途径。在此,我们也要正视其中的问题,一方面国内永生花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技术管控能力不足,尚未形成规范化操作,使得永生尤加利的品质稳定性不足,容易出现染色不均、枝条易折、掉色等问题;另一方面,生产原料缺乏管控,染色剂的废料处理相对无序,尤其是漂色阶段所使用的次磷酸对于环境、土壤和地下水影响较大。

另外,由于天气因素的限制,国外尤加利生产地区供应时间大多集中在每年4月至11月,而云南地区已实现全年供应,可以有效补充国际市场的叶材空缺。目前,国产尤加利已出口至东南亚地区。

时至岁末,年宵市场逐渐红火,部分企业将目光投向了盆栽尤加利,希望打开尤加利生产销售的新渠道,预计今年将有20万盆投放国内年宵市场。

对于2020年尤加利切叶市场,业内普遍持消极态度。有业者表示,尤加利泛滥市场,利润空间缩减非常严重,大部分种植商已经选择保本。即使国内市场对叶材需求仍有上升空间,种植者在现阶段也只能以量换利润,整体价格难以重回巅峰状态。

从另一角度而言,如今低靡的市场反应未尝不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自主洗牌,以品质为砝码,市场需求为标尺,优胜劣汰之下,必然会形成新的格局。或许正如冯俊所言,坚持高品质种植,即使低谷也能有底气,之后便是产业的上升期。对于无序种植的业者而言,明年的尤加利之路或许会变得更难走。

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