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 “绿道、碧道、秀道”三道工程。统筹点、线、面,全域推进“美丽丰台”建设,不断夯实丰台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环境底色。
丰花为链 371公里绿道贯城串趣
连生态、连生活、连生趣
丰台坚持系统观念,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集聚的生态优势,注重从自然出发重塑城市文明价值体系,立足800年花木产业文脉传承,以“丰花之链·山水相约”为主题,结合丰台区城市公园环、郊野公园环、永定河文化带、凉水河等城市空间,构建总长371公里“一带、十环、多支”的绿道格局,打通生态断点,提升生态资源的连贯性、可达性、一体性,实现通山达水、环城串园、近邻友好的总体目标。
启动建设北京首批98公里的城市公园环绿道。联通河西浅山、永定河、宛平城、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南中轴地区等重要山水空间,构建“山-河-城-苑-轴”绿道骨架主线;形成协同丽泽商务区、首都商务新区、中关村丰台园、花卉产业园等重要城市功能区的绿道环线。
目前已完成绿道建设165.02公里,生态系统联通性得以全面提升。“山水林田湖草城”成为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市民在城市中心自由畅快地与山水晤谈、与万物相逢。
蓝绿交织 187公里碧道沁润大地
润青山、润万物、润民心
全面梳理地区水系、岸边、城市街区关系,建立“以水为纽带、以河为串联”的碧道网络系统,打造集“安全顺畅的行洪通道、健康活力的生态廊道、亲水亲民的休闲漫道、卢沟晓月独特的文化驿道、河西乡村特色的民俗游道、沿岸绿色发展的产业链道”为一体的复合型碧水廊道。“点靓凉水河”行动开工建设,打造“一廊五区多景”,形成“沿河奔跑 活力水街”的开放性城水界面,惠及沿河两岸40万市民群众。
加强水生态监测,推动碧道建设从“污染防治”向“水生态系统保护”转变,上半年发现3种清洁指示种(宽鳍鱲、马口鱼和拉氏大吻鳜),浮游植物共计107种,浮游动物共计93种。
打造形成春游湖、夏戏水、秋赏景、冬冰嬉全季候亲水运动新格局,晓月湖挂牌成为“丰台区全民健身水上运动基地”,举办了“卢沟晓月”龙舟大赛、园博园桨板邀请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掀起了生态文明的绿色风潮。
点亮名片 337公里秀道惠泽南北
可品绿,可赏花,可观景
坐拥北京市域范围内最密集的铁路线路,从丰台区过境的铁路线包括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等多达24条,共计337公里。作为首都重要迎宾通道和对外窗口,今年以来,丰台区以“秀道”建设为抓手,将铁路沿线的环境整治和提升工作与区域环境治理、城市更新有机结合,拆违、治乱、整院,清道、增绿、见景,秀出沿线“山水画”,构建处处见绿、路路有景、路移景异的秀道格局。
遵循多样化及乡土化的原则,丰富植物品种,增加乡土乔木、灌丛及草本植物,形成多种乔、灌、草构成的复层混交植物群落,设置密林、疏林、灌丛草甸、雨水花园等多种生境,满足野生生物栖息的需要,形成兼具景观与生态效益的生态绿地。
在京雄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沿线建设临时性苗圃约83亩,筹备建设4处1000亩区级保障性苗圃,种植白皮松、油松、白蜡、元宝枫等各类乔木树种3万余株以及丛生木槿、华北紫丁香、月季等多种花灌木6万余株。
从守住生态底线,到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态服务能力,EI指数连续7年提升,2022年在中心城区排名第二,丰台的生态环境实现从“保量”到“提质”的飞跃。同时,丰台以“三道”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通生态廊道,串联起多个大型生态板块,预留了生态发展空间,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生态建设协同推进的示范路径。
来源 丰台时报
丰台区生态环境局供稿
编辑 曹言湖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