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苗优信息网 https://article.ymebuy.cn
2023-07-18 09:11
出处: 崇信发布 编辑:@优苗小苏
近年来,崇信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环保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产业开篇破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崇信建设加快推进,以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
近年来,崇信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环保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产业开篇破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崇信建设加快推进,以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赋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崇信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美丽崇信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研究思路、制定规划、实施项目、发展产业时,充分考虑国土开发保护、空间规划、资源总量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大力开展生态空间、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创建活动,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加快推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地创建,不断提升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崇信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督促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依法关停采砂采石企业34户,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96.3%,工矿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实施了汭河、黑河水源涵养及生态保护等水环境治理项目,新增河道湿地21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汭河崇信县城段美丽幸福河湖。
崇信县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通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探索形成了“塬面保护、小流域治理”的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真金白银打造“绿水青山”,不断“添绿”,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整合各类生态环境工程项目,统筹使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源涵养、节能降耗及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垃圾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环境保护基础夯得更实。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绿化造林,推行“林长制”,年均造林绿化5.3万亩、新植绿地7万平方米,林草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3.85%和46.64%,不断拓展绿地空间,厚植了生态底色,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崇信县依托资源禀赋和经济类型,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持续打“生态牌”、吃“生态饭”,积极发展壮大“生态+”复合产业模式,建立了115亿元的“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库,布局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做强生态农业、做大生态工业、做精生态文旅,加快释放生态红利,实现了生态新产品价值最大化,助推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建成特色小镇7个,打造农文旅融合体6处,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个、乡村旅游景点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成功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崇信县坚持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实行“插墙透绿、破硬还绿、增绿造景”的崇信模式,营造“满城公园满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的森林城市景观。常态化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多途径建设景观步道、游园小路等休闲设施,着力打造花园城市、美丽乡村、清洁村庄,为人民群众创设宜居生活环境。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倡导绿色低碳生活,鼓励绿色出行,绿色健康成为引领发展的新风尚。围绕建设“绿色崇信”、文明城市,积极开展各类示范创建活动,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20多张国家级和省级名片。崇信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了党政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网格化监管等制度机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强化,各级各部门责任压得更紧更实。积极推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的建立健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定期组织开展“涉危固废企业和重大环境风险等级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有力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崇信县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