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优信息网

“补水神器”上线! 绿化植被“解渴”了

苗优信息网 https://article.ymebuy.cn 2022-08-29 09:12 出处:江西晨报 编辑:@优苗小苏
近几日,南昌市红谷滩区的不少市民发现,道路周边行道树上绑着白色编织袋。据园林工人介绍,这是在给行道树保湿降温。入夏以来,抗旱保苗成为南昌园林绿化部门日常工作的主旋律,除了增加浇水频次,园林工人想出了不

近几日,

南昌市红谷滩区的不少市民发现,

道路周边行道树上绑着白色编织袋。

据园林工人介绍,

这是在给行道树保湿降温。

入夏以来,

抗旱保苗成为南昌园林绿化部门

日常工作的主旋律,

除了增加浇水频次,

园林工人想出了不少新奇招数。

编织袋蓄水成行道树“补水利器”

8月25日上午9时30分,记者在南昌红谷滩区红谷中大道沿线看到,多名园林工人正在细心地给行道树系上编织袋,并依次给编织袋灌水和倒入营养液,不一会儿,编织袋便成为超大容量的“滴灌袋”。随后,园林工人在编织袋底部扎了几个针孔大小的洞,袋内的水慢慢渗透到植物根部。

“我在南昌生活了半辈子,第一次看到这样给树木补水,能感受到园林工人是动了脑筋、花了心思的,为他们点赞!”南昌市民王伟赞道。

据红谷滩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邓群介绍,由于长时间干旱,土壤变硬,普通的牵管灌溉水分无法渗透至植物根系,“一个灌满水的‘滴灌袋’蓄水约80斤,能维持一株行道树一天所需水分,这种养护方式蒸发损失小,浇灌时间长,持续补水效果显著”。

据了解,红谷滩区红谷中大道、丰和中大道等路段已挂了10000多个“滴灌袋”。

“滴水桶”护绿 悄无声息把树“喂饱”

除了巧用编织袋,园林工人们还用了上“滴水桶”。

25日上午10时许,记者驱车行驶在南昌市东湖区富大有路上,发现沿途种植了大量的日本晚樱,绿化带上,几名园林工人正拿着水管给树木浇水,每棵树下放着一只颜色不一的塑料桶,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补水神器”上线! 绿化植被“解渴”了

经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虽然园林工人每天都会给植物浇水,但耐不住高温炙烤,水很快就会被蒸发掉。本月中旬,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在沿江北大道中间绿化带内添置了1600个“滴水桶”,利用人工牵管灌注方式为桶内不断蓄水,让水通过水桶下方的小孔渗入植物根部。

自动喷灌系统为树木“补水解渴”

相比人工制作和放置的“滴灌袋”和“滴水桶”,自动喷灌系统在应对干旱缓解树木干渴这方面更具优势。

“补水神器”上线! 绿化植被“解渴”了

25日上午十点半左右,在南昌八一广场的绿化带内,自动喷灌系统正在大显身手,旋转的喷头向空中洒出晶莹剔透的小水花,形成一片薄薄的水雾,喝到水的麦冬草瞬间振作起精神来。

盆栽之下设滴管

自动滴灌省心又省力

除了自动喷灌,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还根据植物品种以及养护难度制订了不同的养护方式。

“月季在桥上的生长环境比较恶劣,绿化养护管理面临车速快、车流大、作业面窄等问题,因此,我们采用了盆栽与滴管相结合的自动滴灌方式。”南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绿化养护一所副所长贾锋说。

记者来到八一大桥上,放眼望去,桥的两旁以及中间隔离带都种了大量的月季花,而滴管就设计在盆栽之下。贾锋介绍,自动滴灌系统实现了月季的水分“自给自足”,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园林工人的工作量。

阶梯式设计彰显园林绿化“智慧”

近日,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在沿江快速路水厂路桥下绿地进行了一次阶梯式绿化设计的尝试,即用杉木桩将桥下的一大片草坪分成三大块。

“桥下植物普遍成活率偏低,沿江快速路水厂路桥下植物受斜坡影响,生长条件更加艰难。我们采取打杉木桩的措施,对斜坡绿地进行分层处理,再铺设草皮或栽植耐阴植物,这样可以提高斜坡的固水固土保水保肥力,确保桥下绿化景观的全面提升。”贾锋说,“除了上述这些措施,我们还对一些不抗旱的植物加盖黑网,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对浇水时间、浇水频次、浇水量进行科学部署,这些举措都可以有效缓解植物的旱情。”


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