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优信息网

培育珍稀树种的领跑者“五老”孙金福

苗优信息网 https://article.ymebuy.cn 2022-07-20 13:25 出处: 神州记录者 编辑:@优苗小苏
提起孙金福,在新林来说小有名气,在翠岗来说人人皆知。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林场培育了珍稀树种,成为了特种行业的领跑者。

提起孙金福,在新林来说小有名气,在翠岗来说人人皆知。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林场培育了珍稀树种,成为了特种行业的领跑者。


培育珍稀树种的领跑者“五老”孙金福


为什么这么重的担子让他来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大山f一'走出来的知青,1978年毕业于牡丹江林校,通过两年的学习和深造,报着一颗赤子之心,依然回到了大山,科班出身的他在营林战线、生产战线,整整干了四十年,与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縁,他的事迹曾多次在大兴安岭报等刊物上发表,多次受各级部门表彰,他工作总有那么一股子韧劲,一种不达目地不罢休的韧劲。2016年,老孙刚刚退休就被大兴安岭动植物保护部门聘用,以筹建极小种群、濒危野生动植保护工作。从此以后,他更是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当中。


培育珍稀树种的领跑者“五老”孙金福


其实,早在1986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就在翠岗307林班,发现3100多株野生黄檗(黄菠萝),看到这些珍稀树种,他如获珍宝,心想一定要实施人工培育。黄菠萝可不是一般的树种,它的全身都是宝呀。老孙知道,它的树皮可用作中药,树干可用于制作飞机、火车、枪托等军事、民用用材,树叶可用做染料,树根可用做根雕原材。一旦人工驯化成功,不仅可以改变林分构成,而且可提高森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今,现占地面积达到了1公顷,育有苗木10万余株,且苗木已开始移植,通过人工点状、穴状方式,先后在加漠公路160林班人工促进3千株苗木、10公顷,在307林班直播4公顷。年安置季节工20余人。附属设施已建成了一处6X16的苗木窖和一个10X18的蓄水池。为了培育好这些林宝宝,他每天带着人员,精心管理,一池一池的苗木就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还一株杂草都没有,长势特别好。正是如此,他一次一次冒着危险,攀上陡峭的大山把种子采回家。回到家后,他又仔细的挑选饱满的种子,在自家的花盆里种植观察,后来在大木槽里种植观察,在以后就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植观察,2012年当苗长到2米多高的时候被翠岗镇党委以通讯报导的形势上报了大兴安岭日报社。通过这个平台,区老科协发现后汇报了时任局长,局长派营林处、资源科、科技局了解情况,并摄图本,后来资源科便把此项目报请国家林业局。


翠岗镇的支持和扶持下,该项目也作为管护区经济的主打项目进行了规模化、规范化推进。并于2016年在堆烧柴、满地大坑的荒地里确定了一块专属苗木培育用地。有了场地,有了支持,老孙起早贪黑,凭借顽强的意力和拼搏的精神,手装、肩扛、人抬,带领十几名男、女青年,建起了面积一公顷的育苗基地(苗圃),他们靠手搬砖头,搬石头和水泥,在没有任何机械和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建立了一栋6米*16米的苗木窖、建10米*12米的蓄水池一个,采种观测用1.5米*24米人行桥2座,采种观测用3.9米*21.85米车行桥一座,2019年,维修采种观测用,钢木1.5米*24米人行桥一座,新播黄檗2亩,移植水曲枊10亩(包括租用大坝外5亩在内)准备秋造黄檗15000株。2017年营造黄檗、水曲柳十四公顷,2018年为各林场提供造林黄檗苗3.14万株。到2018年,在管护区经济中,该产业已成为了各级参观的必看项目,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


孙金福在思考,要想青山常在,造福家乡,只靠自己一个人是不够的,尤其是近几年,他面临退休,珍稀树种的培育、繁殖、育苗、移栽技术等是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继承和传承的,怎么办?他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年轻人,在细心搞科研的同时,着重培养年轻人,传经验,教技术。近7年来,他在苗圃带领年轻人培育珍稀树种苗木,培养了了一茬又一茬年轻技术员。据初步统计,7年来,他培养了相关技术熟练人员900余人,带领青年人移栽黄檗树苗1公顷,3400余株,水曲柳移栽5公顷,13000余株,水曲柳直播种子造林30公顷,黄檗直播种子4公顷。


培育珍稀树种的领跑者“五老”孙金福


为了推进林业转型振兴、拿出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项目,2022年,老孙在科学管理好黄菠萝和水曲柳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了中草药种植。他说中医是我们的国萃,是医学界与外国比拼的底气。为了找到准确的数字,他从第一手资料抓起,开始试播几种中药,新播苍术0.1亩,赤芍1亩,移植苍术7亩,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药苗長式良好。中草药培育取得了初步成功后,老孙下一步搞野生灵芝培育,他说:野生灵芝见效快,售价高。观赏价值好,也是比较珍贵增品。要为林业未来发展再趟出一条新路子。


几年前,他退休了,在不懈研究他的珍稀树种之余,他又在家里成立了“五老”家庭工作室,召集老军人、老党员、老科技工作人员相聚在家里,党的新政策,讲过去、忆初心。假期里,为孩子们讲红色传承、抗联故事,讲翠岗女子采伐连的艰苦创业故事,讲绿色环保理念,每年都在造林季节给青年人讲解,7年来,累计青少年受众600多人次,为关心年轻人,关爱青少年,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如果说,专业技术是他的功底,那初心不变则是他的动力。正是他的付出,不仅让翠岗的产业有了新的曙光,更让珍稀树种成为了产业的亮点。


来源:新林关工委


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