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津南区各地抢抓春季栽植的黄金期,拉开了造林绿化的序幕,通过绿化补植“增绿量”“提绿质”,为绿色生态屏障再扮“新妆”,涵养“京津冀城市绿肺”。
在绿屏·葛沽湾,重型卡车满载着树苗缓缓驶入,起重机高高吊起树木准备栽种,养护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对树苗进行卸载、转运、补植。
据葛沽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实施绿屏·葛沽湾建设以来,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800余亩。目前养护人员正在更换长势不好、树形不佳和枯死的苗木,更换完毕的苗木将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施肥、浇水、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确保林木优质生长。
绿屏·葛沽湾的增绿补植只是津南区精雕细琢绿色生态的一个缩影。围绕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站在“主战场”的津南区可谓使出了“绣花”功夫,按照“一城两芯三区四廊五带多节点”规划布局,遵循“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宜果则果”设计原则,不断提升林、路、渠、田、坡的景观品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绿肺”。自2018年以来,津南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共栽植乔木、灌木312万株,花草地被和水生植物70余万平方米,绿屏·咸水沽湾、辛庄湾、双桥河湾、八里湾、小站湾、葛沽湾相继建成,“大绿、大水、大花园、成林、成片、成景观”的生态美景渐次展开。
接下来,津南区将继续统筹优化生态空间,丰富林相、地被及标识,完善提升绿屏建成区,持续在绿屏生态水域内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积极促进水生态资源恢复,打造优美自然的生态场景,增强人民群众生态体验感。同时,进一步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智能管理体系,深度谋划绿屏运营养护方案,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养殖,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更多群众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
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