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并明确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而在禅城区,正逐渐形成长效机制,涌现先进典型。
日前,“禅城乡村美丽季”之“美丽共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选结果出炉。毫无悬念,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再次以优异成绩位居2021年“年度红榜村”榜首,成为“两年冠”。
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再次以优异成绩位居2021年“年度红榜村”榜首。
禅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选,是一项乡村治理的“微创新”。通过巧用评比的杠杆机制,撬动起农村提升人居环境的积极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从而常态化全域提升全区农村的人居环境。
评比意味着竞争,竞争就必然有压力。“红黑榜”不仅通过明检、暗检、镇(街道)评价、区主管部门综合评价以及城市综合考评等多个环节,评定各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还每个季度、每个年度都要开展评比。这个季度的“红榜村”,如果稍有松懈,也有可能在下季度的比拼中掉队,甚至沦为“黑榜村”,对农村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力度、深度和持久度要求非常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紫南村的“两年冠”十分难得。其要面对的是全区其他52条行政村的挑战,其中不乏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先进村、标杆村。但紫南村依然能杀出重围,足可见“硬核”的实力和工作的定力。
紫南村不怕竞争,更敢于直面挑战。早在2020年,紫南村就代表佛山参与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全国首档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乡村振兴大擂台》。最终在全省21个地市42条乡村成功脱颖而出,进入全省五强。
打铁还需自身硬。紫南村成功的关键,是以秉持公心、全力为民的情怀,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担当有为、久久为功的作风,把工作抓实抓好。
在人居环境上,紫南村不仅建立起一支村级市政管理团队,早在2019年就出台了《紫南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管理工作方案》,设立环保专员开展每月检查和评比,村“两委”干部实行包干负责,20个村小组长和14个党支部书记齐上阵,各负其责,做到人员、措施、责任三到位。去年,紫南村还推进了厕所革命形成15分钟“如厕圈”、三线整治告别“空中蜘蛛网”、天然气进村入户普及清洁能源、“四小园”建设展新颜等等惠民举措。
做好农村工作最关键是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最大挑战也在于发动群众。最常见的就是检查时干干净净,检查过后打回原形。但紫南村的破题之道并不复杂,紧紧围绕“认识、方式、利益”这六个字上狠下功夫。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依靠村民、为了村民、最终要惠及村民的认识,让村民群众看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成绩最终是由村民共享,让村民群众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来,最终实现常态化管理。”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的这番话,值得其他农村深思借鉴。
更为难得的是,在珠三角农村看重分红、关注眼前的“利益观”下,当一些村还在为人居环境整治投入而纠结时,紫南村敢于算“大账”:将人居环境的投入作为长远投资,以环境的提升带动乡村土地物业的升值,新经济业态的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近年来紫南文旅产业的快速崛起,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全区各镇街、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全区53个行政村的村党委书记实地体验了紫南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成果的“紫南船说”文旅项目。
禅城2021年度“红黑榜”评选结果发布当天,特意选择在紫南村举行。全区各镇街、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全区53个行政村的村党委书记实地体验了紫南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成果的“紫南船说”文旅项目。
不少村干部参观紫南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后啧啧称赞,纷纷表示“收获大”。
现场,不少村干部啧啧称赞,纷纷表示“收获大”。借鉴了紫南村的经验,整治成果显著的紫洞村更是作为红榜村代表分享了经验做法。
经过两年来的连续评比,禅城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有了很大起色,2021年第四季度首次出现了没有“黑榜村”的情况。
各美其美,美丽共拼。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期待比拼出更多紫南村这样的标杆,更期待禅城的乡村愈发美丽!
【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来源:南方日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