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开幕之际,冬奥廊道断缺林带近自然植物群落快速营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了研发和施工,成为体现绿色奥运理念的自然风景线。这个项目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张云路团队完成的。
研究示范段为京礼高速的延崇段的平原区域,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冬奥廊道两侧植物群落的补植与景观的提升,不但可积极助力良好生态环境景观的展示,还可以实现生态空间连续、成为沿线风景质量提升典范。
针对冬奥廊道主要道路沿线平原地带森林廊道林带残缺问题,张云路团队运用GIS空间技术识别残缺林带,根据运动员视觉特征划分出敏感区域,确定了重点营造的残缺林带范围。
该项目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植物心理学研究,借鉴区域自然群落物种组成特征,确定营建的植物群落结构和适宜的物种配置,通过林木大苗移栽造林、灌木补播点缀、草花混播覆盖等方式进行断缺林带的快速补植,集成平原地带近自然植物群落快速营建技术,同时提出了养护管理的相应策略。
张云路称,为了体现绿色冬奥理念,项目致力于优化冬奥廊道植被结构,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选用高碳汇植物,展现其固碳潜力。在植物选择上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尊重其生态性原则、体现地带性及地域性特征。同时,充分考虑树种的生态位特征和乡土景观风貌结构,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以融入更大尺度的生态系统中。
张云路说,在设计理念上,力图实现因地制宜、打造展示人文特色的冬奥景观。植物冬奥廊道植物选取上,高度重视植物文化形象的提升。重视乡土树种和景观树种选取的同时,兼顾植物的文化特性,选取国槐、白桦、白皮松、毛白杨等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与特色景观风貌的植物。以植物达意,展现中国特有文化风采;以植物言志,发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
据透露,目前冬奥廊道延庆段共筛选出了37种乔木、27种灌木、43种地被植物。
据悉,在植物群落植补方面,项目实现了林草结合以快速形成裸露地植被覆盖;通过对残留植被的改造提高林地的蓄保水能力,促进植被群落的顺向演替;适时间伐套种以实现先锋群落的更新。从而形成快速体现林带效果、低维护、自然演替的近自然植物群落。
其次,在植物维护保养方面,注重植物的冬季防寒养护,采取灌冻水、根茎培土、复土、褒干、包草、涂白等一系列的防冻措施。除此之外,在植物修剪、灌溉、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采取相应的维护管理措施,以保证冬奥廊道植物的成活率及景观效果。
据了解,该项目在廊道的生态建设治理过程中,还采用了残缺林空间识别提取技术、残缺林空间模式构建技术、缺林带近自然植物群落快速补植优化技术及冬奥廊道植物景观绩效评价技术等技术支撑。(铁铮)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