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园林绿化局提供资料图
速读今天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2021年,京城湿地版图扩大了1023公顷,相当于1.5个奥森公园的面积。
市园林绿化局提供资料图
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朝阳区温榆河公园东园,湿地环绕的一处荒岛上却非常热闹,上千只鸟儿在芦苇中栖息越冬,叽叽喳喳叫不停。“以前这里是几家砂石厂,到处都尘土飞扬灰扑扑的,哪有什么鸟和鱼?”公园相关负责人说,温榆河公园建成才一年多,小动物们纷纷不请自来,尤其是湿地附近,格外生机勃勃。
如今的京城,像这样水汽氤氲、鸟飞鱼跃的湿地越来越多。按《国际湿地公约》的统计口径,截至2021年,北京的湿地总面积达到了6.21万公顷。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湿地保护?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具有调蓄雨洪、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因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镇开发等原因,京城的湿地版图曾急剧缩减。
近年来,本市实行最严格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多年建设管理,终于在南海子、野鸭湖、翠湖、马驹桥等地唤醒了一个又一个湿地。结合百万亩造林等工程,京郊很多星星点点的湿地组成了大尺度湿地森林板块。
2021年8月,《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明确要构建“一核—三横—四纵”的湿地总体格局。为细化分解落实《规划》的相关要求,还发布了近三年的工作方案。
其中,“三横”中的“凉水河”湿地带位于中心城区南侧凉水河流域,涉及郊野公园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开展湿地恢复和湿地可持续利用,涉及大兴区、通州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包括黄村镇、魏善庄镇、青云店镇、马驹桥镇、长子营镇、瀛海镇、旧宫镇等。
“未来三年,北京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将遵循‘先易后难、逐步落实’的原则有序开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介绍,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利用有限空间,逐步在全市开展多处小微湿地修复,将是本市湿地修复工作的最大亮点。
小微湿地,指的是面积1公顷以下的湿地。一般来说,小微湿地要么建在寸土寸金、高楼林立的城区,要么建在地形崎岖、山高坡陡的京郊山区。湿地是陆生、水生植物的共同家园,发挥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镶嵌在城乡各处的小微湿地,更能成为动物们的重要饮水地。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设小微湿地50处以上。全市还将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以小微湿地建设为切入口,以温榆河公园、南苑、康庄森林湿地以及沙河等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优化整合。
来源/北京日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