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湘乡频道讯(湘乡融媒记者 樊洛 陈树理)正值深冬时节,尚未化尽的白雪还渗着阵阵寒意,但湘乡市育塅乡水口村村民周国梁的心里却暖洋洋的,今年他种植的一万多株苗木长势喜人,定能卖个好价钱。
周国梁修剪苗木。
周国梁种植的茶花树。
在水口村一栋砖房前,一株株红豆杉、罗汉森、茶花树枝繁叶茂,整个苗圃宛如一幅铺青叠翠的画卷。今年77岁的周国梁正在为苗木除草、整枝,防治虫害。周国梁告诉记者,这样终日和树苗为伴,他已有10多年之久。
周国梁年轻时很早便外出打工。在外漂泊多年后,周国梁有了归乡的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国梁接触到苗木种植,他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景,便去往浏阳等地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实践,1999年底,周国梁回到育塅乡水口村,开始自己种植。“种植苗木不仅能让荒山披绿,还能产生经济效益,两全其美。”周国梁说。
种植初期,周国梁资金有限,只能承包一片贫瘠山地作为自己第一个苗圃园。每天他起早贪黑地养护树苗,浇水、施肥、除草剪枝、打药防虫,把全部心血放在了苗木基地上。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他经常外出学习。在他的悉心打理下,昔日的荒山也渐渐变成了小树林。“苗木品种有红豆杉、茶花、桂花、罗汉森等品种,今年已经销售苗木上万元。”周国梁说。
农业种植回报周期长,刚开始种植时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但周国梁并不着急,他坚信走生态经济之路一定不会亏。果然不久后,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政策影响,花卉苗木需求量急剧上升,周国梁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8年底,他不仅赚回成本,还净赚了8万多元。
现如今,周国梁种植的苗木从一开始的几十株扩到了万余株,苗木品种也由几个发展到10多个。由于起步早、眼界宽,他的苗木基地还汇集了红豆杉、罗汉森等名贵树种。谈及新一年的打算,周国梁希望继续扩大规模,种植更多的“摇钱树”,让更多荒山披上“绿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