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野外监测工作场景。从左到右第三图为熊爪抓痕。
●罗春首
大自然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人们对它们的关注,也显现出人性的一面。一年多前,省林规院高级工程师张勇到将乐龙栖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现场教学,帮龙栖山开启了一扇野外监测的窗户。龙栖山野外监测小组宣布成立。他们从如何布控红外相机开始,三四个成员、五六台样机,就这样开启了龙栖山野生动物监测之旅。
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空白和新鲜的,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成为监测小组工作的主旋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一定经验。到了2019年4月,监测队伍壮大了,红外相机数量达到了55台。技能培训、技术交流、现场实习和讨论陆续进行,大家在紧张而浓烈的学习氛围中忙碌着。
监测小组工作开展一年多,遭遇过突发天气的洗礼,经历过邂逅野生动物的惊吓,爬山时挥汗如雨,陡石嶙峋也要负重前行……没有人比他们更无畏于脚下这一条条艰险的山路,但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监测记录5.34万张(条)照片和影像,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种(黑熊、鬣羚、猕猴、白鹇、雀鹰、鸺鹠、凤头鹰),三有保护动物23种(小麂、野猪、豪猪、食蟹獴、猪獾、鼬獾、黄腹鼬、花面狸、赤腹松鼠、华南兔、白腹巨鼠、棕鼯鼠、倭花鼠、丘鹬、华南斑胸钩嘴鹛、怀氏虎鸫、白眉鹀、乌灰鸫、紫啸鸫、小黑领噪鹛、白眉山鹧鸪、灰头绿啄木鸟、棕脸鹟莺)。其中食蟹獴、黑熊、猕猴、猪獾、中华鬣羚、黄腹角雉等动物的红外相机视频,经央视综合频道《秘境之眼》播出五期,多个红外相机动物视频文章被人民网、中新网、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可见的成果也挂上了“枝头”——形成野生动物监测名录和分布位点图;得出红外相机拍摄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确定区内物种重点保护区域等。
在工作中,也留下了一些记忆深刻的趣闻。“你腿抖了吗,我当时腿是抖了!”这成了工作人员的俏皮话。黑熊的挂爪,好可怕!为了最佳拍摄位置,年龄最大的组员在镜头前扮黑熊。
眼下新的工作已经开始,他们也将再接再厉,继续在辛劳、期待和惊喜中勇敢走下去…… 感恩“美丽龙栖山”给了这一方大自然生灵平安生存和繁衍的空间!
来源:三明日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