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优信息网

森林公安:守护北疆绿色净土

苗优信息网 https://article.ymebuy.cn 2020-01-19 13:55 出处:呼伦贝尔新闻 编辑:@优苗小苏
森林火灾高发期,森林警察转赴下一个火场前的休息时刻。 户外巡查途中野外就餐。

森林公安:守护北疆绿色净土

森林火灾高发期,森林警察转赴下一个火场前的休息时刻。

森林公安:守护北疆绿色净土

户外巡查途中野外就餐。

森林公安:守护北疆绿色净土

冬季野外徒步巡查。

森林公安:守护北疆绿色净土

在查明森林火灾起火原因后的喜悦。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驻扎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常年行走于原始森林之中,他们熟悉森林的每一处地形,足迹遍布于森林的每个角落,他们与森林为友、与动物为伴,他们是森林的卫士,日复一日在10.6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坚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生态发展观等系列重要论断,为林区生态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北部原始林区森林警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恩和哈达派出所在祖国版图的鸡冠处,是大兴安岭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这里林木叠嶂,渺无人烟。这片森林里,一年四季的安静让每个日子都如水一般流淌,寂寞、孤独,像荒漠,像空城。在这片森林里坚守的森林警察,没有征战沙场的壮怀激烈,只有坚如磐石的决心。

森林公安局恩和哈达派出所干警刘安,就是诸多默默守护原始林区森林警察中的一员。1999年,34岁的刘安调入刚刚组建成立的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便主动要求来到最偏远的恩和哈达派出所。

十几年前,这里的条件是外界难以想象的艰苦。没有通电,照明靠点蜡,生活用水要到一公里以外的“水井”去挑,看不上电视,打不了电话,一次值班最少一个月,遇到大雪封山,还要忍受断水断粮的煎熬,与家人见面也是遥遥无期。但是,刘安从没因此向组织抱怨过任何困难,没伸手要过任何待遇,就一个人默默地坚守在深山老林里。

2005年4月30日,在山上连续工作103天的刘安被要求回家探亲,而回到家的他竟一时无法适应,妻子呼唤他开灯,他才恍然大悟是回到了家里。长时间孤寂的生活让本来就少言寡语的刘安变得尤其沉默,家人开玩笑说,这是在山上呆“傻”了。尽管刘安对家人离多聚少、亏欠的太多,可家人仍旧给予刘安理解和包容,因为他们知道,穿上这身警服是刘安自己选择的,家人的支持,他才能安心地工作。

2011年11月,正在家中休假的刘安接到了参与调查特大非法盗猎案件的通知,可即便经验丰富的刘安也从未想过,这次他将面对的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考验。

历时9天9夜,在零下50℃极端寒冷的天气里,刘安拖着僵硬的双腿,穿着被汗水一次又一次打湿、又一次又一次冻僵的棉衣,在密林深处辗转近50公里,历经生死抉择,终于将“12·08”特大违法盗猎案犯罪嫌疑人白某顺利抓获。

在家人的眼里,刘安是一个爱工作如命的人,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踏实肯干、无怨无悔的人。他体格强壮,耐力超强,几乎参加了公安局每一个“体能极限”行动,而且总是抢在前面悄无声息地挑起重担,为顺利完成任务当好配角。如今,他54岁了,仍然精神矍铄,干劲十足。他说,我爱森林,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能够尽我所能,继续守护这片林海……

森林中的骑警队

由于原始林区复杂的地理位置及环境需要,2012年,自治区编办批复成立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骑警大队,2015年、2016年、2019年,三批共计51人通过自治区公务员考录成为全国森林公安系统唯一一支骑警队的一员。

骑警大队采取高强度军事化管理制度历练这批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骑警,这样的做法很快见到了成效,练就了他们刚强的意志、“铁人”的身躯。随着骑警更多的接触到林业行政办理、刑事案件侦破、森林火案调查等工作,骑警大队逐渐成为北部原始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中坚力量。骑警大队成立后为大大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查办案件力度提供了高效保障,使辖区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的春季是森林公安的高度警备期、森林自然火的高发期,每到这个季节,全体森林警察都会进入备战状态。

没有去过火场的人永远无法想象现场的艰难。

20公里的距离,开车最慢不会超过20分钟,跑步大概需要2.5个小时,可在火场,这20公里,则最少需要10个小时。

凌晨3点,一辆载着4名森林警察的警车停在了距离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西口子1号火场的防火公路上。“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尽量保证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火场,争取在下午两点之前回到这。”领队的骑警大队长王志栋说。

时间,对他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如果不能用最快的时间到达火场,查明起火原因,一来引发这场森林火灾的重要证据将可能被破坏;二来近50摄氏度的火场高温也将给他们此次工作带来极大的考验。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火案侦破行动迅速展开。

经过GPS定点观察,森林警察们发现往返火场的直线距离在20公里以上,加之山路陡峭,灌木丛生,成为了摆在森林警察面前的一道难题。

“没事,坚持坚持就到了。”王志栋笑着对年轻的森林警察们说道。可即便是有着上百起森林火案勘察经验的他心里也清楚,面对眼前的复杂地形和遥远的山路,这场仗,是场硬仗。与此同时,在距离1号火场11公里处,负责勘察西口子2号火场的森林警察们也开始了他们的火因调查工作。

天色在逐渐泛白,太阳缓缓升起,森林中的气温明显升高,这让背着重达10公斤背包的森林警察们逐渐觉得体力不支,而这时,他们也刚刚行进了2公里左右的路程。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森林中的温度逐渐升高,也开始闷热,透过繁茂的树叶间隙,森林警察们看到天色渐渐阴沉。这是一个好消息,也同样是个坏消息。果然,雷声从不远处传来,而且越来越近,这给调查火因的森林警察们当头一棒。

“不好,要下雨。”走在最前面的王志栋说。森林警察们知道,在本就如此恶劣的行进条件下,如果下雨,那按照原定计划从火场出来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加之大雨过后蚊虫便开始活跃起来,必将给这次火因调查工作又增加了一层危险。

森林警察们随即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可体能上的严重消耗让他们在7个小时以后才抵达火场。又经过4个小时的寻找,森林警察们终于发现了引发这场森林火灾的雷击木,确定了此次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为雷电导致。

在返回途中,倾盆大雨如期而至,将森林警察们困在一株巨大的松树下。强烈的温度反差扑面而来,浑身湿透的森林警察被冻得瑟瑟发抖,呼出的哈气竟泛着白烟。随身携带的补给、帐篷都被雨水浸湿,想要就地扎营已全然不可能,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向外走。直到傍晚18点的时候,森林警察们才终于走出了火场。随即,西口子2号火场发现雷击木的消息也传来,这意味着这次森林火案的调查工作全部结束。

整整17个小时,这些深入火场的森林警察们鞍马未歇,徒步往返于森林火场腹地,带着为保护国家财产安全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野生动物“休闲区”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人们保护自然意识大幅增强,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生活分界区在逐步消失,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华美乐章也已奏响。现在我们走进北部原始林区后,时常在林区内和公路旁有松鼠飞龙出现,也会有獐狍野鹿棕熊映入眼帘。有关专家实地考察评论,“真没想到,呼伦贝尔原始森林生态功能区保护如此之好、动物种类如此之多!”

经过20年的辖区执法和工作积累,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探索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辖区执法工作新模式,户外驻勤工作就是保护辖区生态的重要举措。每年5月初,北林局森林警察都会在辖区内交通重点路段、路口、河流域密集处设立临时驻勤点,对辖区内情况进行核查,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摸排检查。

在北林局的户外临时驻勤点,蹒跚走来了两位憨厚可爱的“客人”。这着实让森林警察们又犯了难——“熊大”和“熊二”再次来到营地做客,它们的大胃口会将大家几天的口粮一扫而光。

近几年,在封山育林后,棕熊家族时常到驻地做客,森林警察们常常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食物留给他们的客人,森林公安驻地的食粮也成了它们的美食。

看,两只棕熊大摇大摆地走进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户外临时驻勤点,它们休闲自得的样子,完全没有生疏感,着实把森林警察们搞得哭笑不得。

棕熊哥俩先是在驻勤点的帐篷周围转了两圈,森林警察们“趁其不备”迅速从帐篷中撤离出来,悄悄退到了警车上。其中的一只棕熊,好象对森林警察们的行为十分好奇,它站在那观望了一会儿,又慢吞吞地走到警车前,站起身子往车里张望,呆萌的样子仿佛在跟森林警察们打招呼。随后,它俩开始对“帐篷里边有什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前一后进入了帐篷。森林警察们无奈地只能在警车里等待,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后,两只棕熊大腹便便地离开了驻勤点。

当森林警察们返回帐篷时,帐篷内已经混乱不堪了。倾倒的桌椅,打翻的饭锅,蔬菜和水果被熊吃光了不说,就连那一大壶豆油都被两只熊给喝了。看着一地的狼藉,森林警察们所幸这次“参观”没有惊吓到棕熊,森林警察也没有受到伤害。

在历经一次次这样的惊险后,森林警察们反而感到很欣慰。正是由于大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坚守,原始林区的野生动物在受伤后得到了及时救助,才让北部原始林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守护,野生动植物数量逐年增多,使它们可以自由地生长、栖息、繁衍在这片绿色净土。

一块奶糖的故事

所有刚到北林局工作的新人,几乎都会在第一时间听说一块奶糖的故事——

北部原始林区的深冬异常寒冷,气温骤降到零下50度左右,这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刺骨的冷,这个温度常人已无法在室外停留太久。而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已经是王志栋一行人在北部原始林区腹地深处行走的第9天。

装满了3天补给的行囊,在他们坚持到第5天的时候已空空如也,饥肠辘辘的他们正背着干瘪的背包押着刚刚抓获的盗猎分子走在没膝的深雪中。3天没吃一口东西的他们看着眼前的一切天旋地转。

在他们咬着牙坚持到了指定的接应地点的时候,却发现已经错过了与车辆提前约定好的接应时间。

怎么办?此处距离他们的车辆停放的地点还有15公里的路程,要在这样的身体情况下,在这样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到达微波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抓获的盗猎分子在下山后也因为体力不支和心脏病的原因,也无法继续行进了。

王志栋绝望了,他看着一颗星星都没有的天空,看着被雪深埋至膝盖的双腿,感受着刺骨如刀的风一下下割在脸上的疼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经过商议,其他人负责原地看守,由王志栋和刘安来做最后的冲刺。

“志栋,我不行了,我走不动了。”跟在王志栋身后的刘安绝望的看着王志栋。

“再坚持,坚持,很快就到了。”王志栋鼓励着自己的兄弟。

“我不行了。”刘安边说边从口袋中拿出一颗糖纸已经脱落的奶糖颤抖的递给王志栋,“这,还有一块糖,给你,是生是死,全凭天意吧。”

王志栋接过糖,瞬间泪目:“兄弟,等我!”

说完,他从地上抓起一把雪塞进嘴里,哭着向微波站走去。他知道,这块糖,是他和这些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最后一根稻救命稻草,如果他失败了,那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亡。

故事的结局是,王志栋不负众望到达了微波站,在森林警察们的共同努力下,“12·08”案件顺利侦破,而这一块糖的故事,也深深的烙刻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何止是一块糖!它传递的是友情、是信任、是希望,更饱含着森林警察对保护原始林区忠贞不渝的深厚情怀!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绿色宝库、生态基因库,是黑龙江的发源地,也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屏障。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这个在密林深处默默奉献的群体,从事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工作,他们恪尽职守、砥砺前行,他们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森林公安的初心和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这些精神和目标,都被这些森林警察化为行动,为了将北部原始林区打造成美丽、和谐、法治的绿色净土,祖国北疆原始生态后花园而默默守护着。


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