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技术不懂的时候觉得很神秘,了解原理、掌握诀窍以后,才知道其实很简单,人人都能做到。只不过开始做时比较慢,成功率略低,多实践几次就熟练了,成功率大增。正所谓技术无非“唯手熟尔!”,嫁接也一样。
读小学时,有个语文老师(他是炮兵退伍转业的,行为有点异常)一次怪异的行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那是某个春天的一次课间操间隙,这位老师很神秘地拉了几个同学,悄悄说,走,我给你们嫁接一棵水蜜桃,明年你们就可以吃桃子了。他把我们带到了学校后面大柳树旁,掏出一把小刀和一根桃树枝,在柳树干上扎了一个眼,插进桃树枝,再用泥巴糊上缝隙,捆扎上塑料袋,很神秘的说,明年就会开花,结桃子,你们把它看好了。我们几个同学还真隔三差五地去观察,结果桃树枝连树叶也没长出来,就枯死了,非常遗憾。但是,从那时起,我就懵懂地知道有“嫁接”这个词语了。
后来读林业中专,学了植物学,才真正了解“嫁接”的原理,才明白了那位小学语文老师为什么没有嫁接成功的原委。
嫁接其实是一种植物间的无性繁殖方式。是利用同科属植物间先天具备的亲和力,把一种植物的部分组织(根、茎、芽)密切附着在另一种植物组织(根、茎、芽)上,通过植物组织形成层细胞特有的活性,使两者充分愈合,长成一株植物,而这株全新的植物同时具备两种植物的优良特性。嫁接时利用某种植物根的称“砧木”,而利用其茎和芽的称“接穗”。
初中语文老师嫁接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柳树与桃树非同一科属植物,它们之间不存在亲和力,嫁接自然以失败而告终。同时,他也未将两种植物最具活性、最容易愈合在一起的组织——形成层紧密接触在一起,这是另一个致命的失败原因。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对嫁接有了初步认识,一定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是的,嫁接其实很简单,但是,嫁接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点。
其一,嫁接的植物间必须是同科属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嫁接成活率越高,如不同桃树之间,不同桂花之间等;而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植物是无法进行嫁接的,如柳树与桃树。
其二,嫁接必须使两种植物的形成层充分、紧密地接触,如果砧木与接穗大小不一,必须保证一侧形成层紧密接触,并捆扎紧实,密闭保湿防止伤口失水。
其三,嫁接需要选择植物开始生长的季节,如春、夏、秋时期,这时候植物形成层细胞活跃,细胞分化快,伤口容易愈合,嫁接成功率最高。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是刀具要快,切面要光滑,手指不要触碰切面;整个过程越快越好,一气呵成,捆绑紧密,以防穗条失水;尽可能选择在晴朗无风的早晚嫁接,成功率更大;早春时需要注意观察接穗与砧木是否已经萌动。
嫁接就这么简单,春天来了,你不妨一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