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观价值
古树名木和山水、建筑一样具有景观价值,是一种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古树名木在名山大川、旅游胜地自成绝妙佳景,成为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或苍劲挺拔、枝叶繁茂、风姿多彩,镶嵌在名山峻岭与古刹胜迹之中,与山川、古建筑、园林融为一体,或作为景观主体独成一景,古朴虬曲、姿态奇异,吸引中外游客前往游览观赏,或伴一山石、建筑,成为该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观赏山石、建筑之余感受自然风貌,流连忘返。如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卧龙松”,北京天坛公园的“九龙柏”,北海公园的“遮阴侯”,以及戒台寺的“九龙松”、“自在松”等,均堪称世界奇观的珍品。
如北京故宫御花园的“连理柏”,双干相对生长,上部相交缠,不仅姿态奇特,还化身忠贞爱情的象征,吸引了许多游人;陕西黄陵“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古柏之一,“挂甲柏”斑痕累累,纵横成行,展现了历史沧桑、古风古韵;黄山以“迎客松”,为首的十大名松,更是自然风景中的珍品。
2.社会历史价值
古树名木一般不仅以其年代久远,景观独特见长,也因其蕴含的历史意义而受到更多关注。我国的古树名木资源极其丰富,不仅地域分布广阔,而且历史跨度大。许多古树历尽世事变迁和沧桑岁月的洗礼,跨朝历代,已成为社会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传说中的周柏、秦松、汉槐、隋梅、唐杏(银杏)、唐樟、宋柳都是树龄高达千年的树中寿星,成为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如北京戒台寺已1300多年的古白皮松,西藏寿命2500年以上的巨柏,台湾高寿2700年的“神木”红桧,以及山东莒县浮来山300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王”等至今风姿卓然,人们在瞻仰它们的风采时,也会想起它们所经历的那些朝代的历史以及古老的文明。
还有一些古树名木因为重要的历史事件而更为出名,如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内的两排古柏,在靠近建筑物的一面保留着火烧的痕迹,真实记录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纵火烧毁三山五园的罪行的;景山崇祯皇帝上吊的古槐(现在的槐树并非原树),是明末清初那段浩荡历史的见证。这些古树具有的重要社会历史价值,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参观天坛时曾说:“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确实,建筑园林可以再现,而古树名木以及它们见证的历史却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因此,保护古树名木,也是为后世留下一部更为直观生动的史书。
3.文化艺术价值
我国各地现存的许多古树名木,多与历代帝王、名士、文人、学者紧密相连,有的为他们手植,有的受到他们的赞美,有的经善于丹青水墨的大师们的生花妙笔而成为永恒。这些与古树名木相关的脍炙人口的精彩诗篇文赋、流传百世的精美泼墨画作,都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如苏州拙政园内的明代文征明手植紫藤,其胸径22cm,枝蔓盘曲蜿蜒逾5m,虽经五百年依然明艳照人,旁立光绪三十年江苏巡抚端方题写的“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青石碑;创建于北魏时期的嵩阳书院内的三株汉封“将军柏”(已毁于明末),有明、清文人赋诗三十余首;“扬州八怪”中的李鳝,曾有名画《五大夫松》,艺术再现了泰山秦封五大夫松的风姿;江苏扬州深居驼岭巷古槐道院旧址的千年槐树,相传为唐代卢生“黄粱一梦”的梦枕之物,极富传奇色彩。
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古城的拆迁改造使得众多古树的伴存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底蕴已难以一一寻觅对照。所以,对有着文化艺术价值的古树名木,应更加重视,保护树体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护其文化背景。
如江苏扬州雄踞文昌中路中心绿岛的1200年树龄的古银杏就是古树保护的成功案例,在城市改建后,该古银杏树的树冠苍翠挺拔、傲首苍穹,成为扬州独特的城市景观,更有著名诗人艾煊评价“它是扬州城市的载体,它是扬州文化的灵魂,它是一座有生命的扬州城的城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