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欧蓍草
科:菊科
属:蓍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稍具棱,常被白色长柔毛。叶无柄,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近线形,长5-7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下部叶长10-20cm。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复伞房状,白、粉红或淡紫红色。成年植株高度在40-75cm,冠径30-60cm。
生长习性:冬季地上部位枯萎成莲座叶,芽点外露。耐寒性强,耐热性强,中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择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最佳,微酸或微碱性土壤可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可春季播种或分株繁殖、定植前深耕松土,施足基肥。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应注意排水防涝。生长过程中需清除黄叶,保持整体景观。千叶蓍属节水类植物,可遵循见干见湿原则。第一轮花衰败时,正是植株的旺盛生长时期,修剪时保留新株高度10cm左右进行平茬修剪。可每两月施肥1次,以均衡的复合肥为宜。
花期:7-9月
景观应用:冬季植株上部枯萎,下部叶片团簇于地面,其花序顶端平展,相同品种植株高度一致,是夏季丛植或片植时理想的水平线条构造材料。高株型品种可用于构建花境背景,矮株型品种常用于花境镶边、田园式景观。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