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实施得力、工作推进最快、普查质量最高。” 2019年12月6日,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验收组评价宜昌市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至此,宜昌市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工作率先在全省圆满完成,成为全省培训开展最早、外业调查工作完成最早、省级外业验收最早、成果数据提交最早的市州。
开展全省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生态发展高度,组织开展的一次极为重要的省情调查。通过普查,摸清全省森林资源家底,掌握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种类、分布、数量和质量,为林业发展规划、政府任期目标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工作提供准确详实依据,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昌地处鄂西,这里崇山峻岭,河流密布,沟壑纵横,森林覆盖面广,外业调查工作难度巨大。面对诸多困难,宜昌林调人是如何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的?2019年12月23日,记者走进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森林资源监测站,探访了其中的奥秘。
“森林资源普查,涉及宜昌市全域,普查时间长、所需经费多,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是很难顺利完成的,也是很难取得高质量普查成果的。”面对记者采访,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刘新平说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的通知》,我省于2017年启动全省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工作。此次普查,以县(市、区)及其它森林经营主体为单位开展,主要内容包括:核对调查范围的各级行政界线,调查核实森林经营区划和林地小班区划界线,调查各类林地面积及其权属,非林地上的森林,未成林地面积及其权属,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因子,各类林木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年龄结构。通知要求,2019年底前,各地要完成普查数据的统计与上报。
目标任务确定,质量标准清晰,完成时间锁定。宜昌市林业部门积极主动率先推进此项工作。
市林业和园林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森林资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森林资源普查工作的指导、督办、检查、考核,按照省级方案、操作细则要求,结合实际制订了市、县(市、区)工作方案,及时组织开展内业区划、外业调查、数据统计等工作;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和工作专班,及时解决所辖区域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有序推进普查工作;以宜昌市森林资源监测站为主体组建普查技术工作专班,对全市普查工作开展技术指导,为全市森林资源普查的高效、精准提供技术支撑。
市森林资源监测站副站长张久红从事林业工作30年,虽然身体一直有病,但他始终坚守在普查工作一线。2019年7月9日,他带领检查小组成员曾鸣、薛景元等,到兴山县坟淌坪林场检查普查质量,在荆棘密布的丛林中,突然遇到暴雨,没有任何避雨去处,情急之下,他们脱下衣服,用以保护随身携带的仪器和资料。暴雨下了近两个小时,他们就在雨中淋了两个小时,虽然全身湿透,但仪器资料却完好无损。暴雨一停,张久红又带领同事们继续一丝不苟地开展普查作业。
在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的普查期间,像这种突遇狂风暴雨、遭毒蛇马蜂侵袭的事情,几乎每天都有发生,但务实敬业的宜昌林调人,却没有一个喊苦叫累,没有一个畏难退缩,他们在技术指导、质量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宜昌市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是对全市212.25万公顷的国土面积进行地毯式调查。”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张松林介绍说,“这项工作技术性强,要求严格,危险性大,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品格,没有敢打硬仗的拼劲,没有严紧硬实的作风,是无法做好这项工作的。”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全市870名技术人员组成290个工作组开展实地调查。市森林资源监测站组织18名技术人员,组成9个市级检查组,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在近两年的时间里,9个市级检查组对全市17个调查单位进行科学的技术指导,按照要求,高质量完成了2122.55公顷的市级检查任务,并协助各县(市、区)林业部门的52个检查组,对所辖区域高质量完成106127.29公顷的县级检查任务。
2019年12月,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验收组一行,根据《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对宜昌市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工作进行全面验收。宜都市、远安县、兴山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西陵区、大老岭林场8个调查单位综合评定为优秀;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伍家岗区、宜昌高新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峡植物园7个调查单位综合评定为良好;猇亭区、点军区2个调查单位综合评定为合格。宜昌市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质量综合评定为优秀。
“党委政府重视、统筹协调到位、资金支持及时、技术指导精准、督办监管有力,是宜昌率先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的关键。”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周胜利在宜昌调研时,对宜昌市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工作给予了如此评价。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