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中的珍品——赤丹
木木佐 2019-12-19 23:51:33
赤丹是茶花中的珍品,为山茶经典品种。花朵硕大、艳丽、多变、活泼,一直为茶花爱好者所青睐,从古至今一直在中国广泛栽培。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等别名,又被分为华东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
原产中国华东地区,大红色,花瓣70多枚,呈8~9轮排列,花瓣倒尖卵形,先端凹陷,质地厚,中型花,直径10厘米,完全重瓣型,叶绿色,尾长,主脉隆起,长势旺,开张,花期中到晚。其突变品种有"粉丹"和"鸳鸯凤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赤丹,灌木或小乔木,幼枝紫红色,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叶端长尾,叶面平展,叶柄深红褐色。花顶生,无柄;花型完全重瓣,蔷薇型,有时开放射型。花赤红色,花大,直径10-12厘米,花瓣70-80枚,7-8轮呈蔷薇形或六角形、螺旋形排列,花冠稍扁平;瓣质厚、端圆、富光泽,心瓣合抱如珠,有时大瓣中夹有数枚小瓣和雄蕊。文瓣花瓣8~9轮,倒尖卵形,阔匙形,尖端鸡心状,基部离生。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3-4月。
赤丹山茶惧风喜阳、应栽种于空气流通、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黄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适温在20-32 ℃之间,29℃以上时停止生长,35 ℃时叶子会有焦灼现象,要求有一定温差。环境湿度70%以上,可耐-8 ℃低温(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以利根毛发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锯木,红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质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阴,夏天可用50%遮光处理。
一般在上盆或换盆时在盆底施足基肥,秋冬季因花芽发育快,应每周浇一次腐熟的淡液肥,并追施1次至2次磷钾肥,氮肥过多易使花蕾焦枯,开花后可少施或不施肥。
在6月中旬和8月底左右插迁最为适宜。选树冠外部组织充实、叶片完整、叶芽饱满的当年生半熟枝为插条,长8~10cm,先端留2片叶。剪取时,基部尽可能带一点老枝,插后易形成愈伤组织,发根快。插条清晨剪下,要随剪随插,插入基质3厘米左右,扦插时要求叶片互相交接,插后用手指按实。以浅插为好,这样透气,愈合生根快。插床需遮荫,每天喷雾叶面,保持湿润,温度维持在20~25℃,插后约3周开始愈合,6周后生根。当根长3~4cm时移栽上盆。扦插时使用0.4%~0.5%吲哚丁酸溶液浸蘸插条基部2~5秒,有明显促进生根的效果。
压条在梅雨季选用健壮1年生枝条,离顶端20cm处,行环状剥皮,宽1cm,用腐叶土缚上后包以塑料薄膜,约60天后生根,剪下可直接盆栽,成活率高。
烂漫的茶花,能在天寒地冻的早春绽蕾吐蕊,到桃李芬芳的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春意,给生命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茶花花历经岁月的沧桑,傲风雪寒霜而花姿丰盈,健美迷人。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美的象征。茶花与人相伴共存,经历了2500多年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精彩的关于茶花的文化。
茶花在一些民族地区,更是崇拜的偶像,如大理白族,把茶花花推为至尊——百花之王,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到十五,定为"朝花会",家家门前堆花山,花山顶上定是一盆盛开的茶花花,连家中美丽的姑娘都爱称为"金花"。人们对茶花特别钟爱,古往今来,为茶花花赋诗作画,讴歌赞美者不乏其人,除了《佩文韵府》中载隋炀帝《宴东堂》的茶花赞美诗外,唐代赞美茶花花时称"海榴"、"海石榴"、"榴花"等。
著名当诗人郭沫若在春城昆明见到了姹紫嫣红的云南茶花之后,被茶花所陶醉,为茶花而赞美道:"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初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说牡丹不及茶。" 再一次评价了茶花的可贵价值。
赤丹茶花花语:谦逊、谨慎、美德、真情、理想之恋、清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