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1月8日讯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林业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要求,紧贴州委、州政府“542”发展战略和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的决策部署,务实创新,克难奋进,各项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生态补偿脱贫稳步推进。坚持把生态补偿脱贫作为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转岗工作,严格落实生态公益林、国家天然林补助政策,进一步放大“生态红利”,努力增加林农收入,为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林业力量。截至11月30日,全州共落实贫困人口转岗生态护林员7371人,带动脱贫1.9万人,为省分配计划的174.62%。发放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和国家天然林保护补助资金2.5亿元,惠及建档立卡困难群众近40万人。
二是绿色产业富民持续增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大油茶、中药材、生态旅游、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建设,形成了“林药、林果、林茶、林畜、林旅”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预计2019年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可望达到144.09亿元,同比增长15.89%。其中,第一产业57.10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26.30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60.69亿元,同比增长26.18%。
三是森林城市巩固持续深入。全面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局森林城市三年巩固工作要求,及时印发《2019年度湘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巩固行动绿化造林任务的通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巩固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巩固行动总体规划(2019-2021)》(送审稿),大力推进各项建设巩固工作落实,建设完成森林乡村60个、森林人家60个、庭院绿化10000户;完成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挂牌保护42741株。
四是林业重点工程有序实施。按照区域集中、连片推进的思路,以国家长江防护林、石漠化治理、生态廊道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等生态修复工程为依托,以“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乡村精品旅游线、四大核心景区、两条风光带、城区出入口为重点,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景观水平。全州共计完成人工造林15.6万亩,为省定任务的111.43%。
五是林业灾害防控有力推进。坚持把林业灾害防治工作上升到维护生态安全的高度,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面紧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力确保森林资源免遭各类林业生态灾害的侵袭和破坏。全面完成松材线虫病和马尾松毛虫防治工作目标任务,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省控指标。全州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省防火办0.9‰的规定标准。
六是森林资源保护持续加力。按照“实行最严格的自然资源保护”部署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依法从严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管理。下达采伐指标和采伐林木数均远低于省控指标。办理林地许可65张,涉及林地面积471.2623公顷。开展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发现认定垂花樱桃和孙航樱植物新品2项。落实森林保险面积稳定1100万亩以上,做到了重点公益林全覆盖,参与农户达45.6万人。森林资源保护和执法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车辆420台次,刑事立案76起。全州没有发生重特大涉林案件。
七是林业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20周年总结、宣传和纪念活动,制作推广退耕还林和油茶产业宣传片各1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南日报等多个媒体深入凤凰、花垣等地实地采访,在各级新闻媒体累计刊出林业宣传专版10余个、稿件近150余篇;成功承办湖南省退耕还林20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湘西自治州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北延安、南湘西”的南方代表,和延安共同成为我国南北两个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生态建设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湖南省林业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