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中国设施农业产业大会暨高附加值植物生产环控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代表们围绕设施农业的重要话题温室智能生产装备、温室设计与运营管理、温室高效生产技术、LED测量技术与规范、温室未来发展、植物工厂产业化等主题进行研讨与经验分享,从与会专家观点可以看出,设施化园艺挑战与机遇并存。
农业机器人迎来大好局面
大会温室智能生产装备分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未来农业不是粗放型,是新装备、新技术、新农民的高度集成型农业,农业机器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预计到2030年,将会有百万台农业机器人,超2000亿市场空间,育苗、移栽、分选、采摘、施药等设施农业机器人将会大幅增长。
同时,专家还指出,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环境调控不理想,缺少植物生长模型等基础数据;一些国外装备不符合我国国情,其设备生产效率难以发挥;农艺模式不确定造成设备开发困难。建议尽快构建设施园艺栽培作物规范化作业流程,加强主要栽培作物生长模型基础研究,高水平装备技术与轻简化设备并行开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现代农业研发中心技术优势,以构建规模化、自动化、信息生产化模式,实现智能生产与管理,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
温室设计与运行模式新理念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化等概念的趋热,温室设计与运行模式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新形势下温室运行管理如何取得新突破?专家指出,大型温室要提升效益,首先要根据市场调研报告、行业平均成本、种植难易程度、地区及气候特点等筛选种植品种;充分把握多品种少量与少品种多量的辩证关系;协调产量与品质,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要整合能源、市场、行业的优势,专一于专长,勿大而全;主导产业的培育期,从周边产业的地域性和时间段上布局;引进新品种新工艺,剔除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找到对口的助推发展的新方法。
会上,专家以案例介绍了大型温室设计的核心要素,要素包括选作物、选地点、选配置、选品牌。专家指出,满足作物的需求是温室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对作物生长周期和工序的充分理解,可实现温室生产的高质高产高效,这也对温室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市场”也是温室设计不可忽略的一个变量,市场容量与产量、上市时间等因素的关系决定了温室设计的体量和配置;为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在温室设计伊始,就要对品质要求做出合理布局,使设计出来的温室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作物,服务于种植者,服务于市场。
差异化栽培模式
随着我国国民对优质特色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设施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高效栽培,产出高品质高产量的作物变得尤为重要。高效栽培是高度集成世界最新实用科技,凝练国内外栽培模式和创新技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等,对果树、蔬菜、花卉进行栽培,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专家指出,在未来可走差异化栽培模式,发挥企业在组织能力、投资能力方面的优势,参照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管理运行思维,建立包括商业模式、品牌、渠道、供应链等在内的管理运营体系。
呼吁LED标准交流融合
现有的LED植物生长灯种类繁多,世界范围内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合适的LED灯呢?制造什么样的LED产品才能受到行业的认可呢?LED测量技术与规范分论坛上,专家指出,2018年9月,美国农业和工程委员会(asabe)率先发布了“LED植物生长照明产品的测量推荐方法”;日本也成立了LED照明委员会,形成了LED植物生长灯的特性评价表,目前,该表格还在不断完善中。我国在LED植物生长照明标准制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张伟博士也提出了统一LED植物生长照明测量与规范学术术语和封装规格书参数等建议,呼吁各国LED标准交流融合,规范统一。
植物工厂如何盈利
植物工厂是利用高科技打造的现代农业可持续生产系统。“植物工厂产业化论坛”就植物工厂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研讨。专家指出,商业模式对每一种农业形态都很重要,对于植物工厂而言,不管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还是小而美的有机安全,都要考虑实际,顺应市场需求,实现盈利。整合和优化生产力,通过探究植物生长最佳模式,优化植物产量和品质是提高植物工厂经营的重要基础。同时,积极探寻新的商业模式,寻找新的盈利点也是植物工厂发展的重点。除单独生产外,还可对外进行设备销售与建置,提供技术支持、软硬件开发以及综合解决方案,吸引外来投资,与投资者进行深度合作,扩大盈利面。
植物工厂是新兴产业,需要系统研究技术装备、运行策略,并且探讨新型运营模式、盈利途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植物工厂发展的基础技术储备已经成熟,产业雏形已经形成,但也将迎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在众多利好条件的推动下,在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促进下,在跨界创新的不断创造中,植物工厂发展需保证高效绿色生产优势,研发高附加值植物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参数,提高盈利空间,还要建立品牌战略,加快植物工厂农产品和技术装备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并构建多种植物工厂类型、产品,拓展盈利模式。
大数据助力标准化栽培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农业领域中大数据的应用也逐渐彰显了其不可替代的优势。2019“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基于大数据的AI技术也成为设施农业创新发展的全新科技赛道。
设施农业黄金三角,分别为技术、种植者、商业模式,围绕着植物运转。在数据驱动下,基于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可以对植物生产进行优化管控。与会专家表示,大数据不仅可以助力温室标准化栽培,还能智能管理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更加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新型技术挖掘植物表型特点,助力植物测量和诊断。环境控制系统、水肥管理、产量预测都将更加精准。光照方面,可以通过输入经纬度算出当地的光照量,从而推演出适宜的补光策略,并根据系统给出的数据,通过各种调控方式对补光策略进行持续优化。
未来,数据平台还可以与
AI技术结合,优化栽培模式,引进智能园艺算法,引入人工智能,例如AI系统将建议如何引导栽培过程并自主决定优化培养过程,使得生产更加绿色,为智慧农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为农作物的生产带来更多效益,促进了农业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