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花艺界,我们熟知很多花艺风格:美式花艺、德式花艺、法式花艺、韩式花艺、日式花艺……但是,唯独没有中式花艺。或者说,当提到中式花艺时,大多数人脑海中反应出来的还是中国传统插花。那么,在中国消费最广的商业花艺中,中式风格为何没有形成?
西式花艺本土化需要时间
“毕竟现在大家对西方花艺还没琢磨透呢!”一位花校校长的话道出了个中缘由。
西式花艺诞生数百年,传入中国却还不到三十年。从短期培训班到引进完整教学体系,这个转变也才短短三年。在中国,西方商业花艺的学习和应用到底处在什么阶段?客观来说,应该是学习、模仿,而尚未达到创新层面。
我们可以对比同属亚洲文化的日本和韩国,看看它们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把西方商业花艺引入日本的NFD花艺已经被公认为日式商业花艺。NFD体系历经50多年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吸收、消化过程,调整多次,逐渐在花型上变得小巧、精致,更注重细节,以精巧的手工为美。可以说,当你第一眼看到NFD的作品,你几乎马上就能判断出这是日式花艺。全日本华人花艺协会创会会长刘瑛介绍,据她观察,
NFD的本土化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在造型上,会在商业花中加入枝条;在色彩上,会加入日本人喜爱的颜色,比如紫色铁线莲;在花材上,会加入更具东方色彩的花卉,比如兰花。“一开始也有违和感,视觉上并不舒服,但是这么多年过来,越来越和谐,跟本土文化融合得越来越好。”刘瑛说。
曾连续开设韩式花艺课程的广州多彩花艺学校校长李喜鸽介绍,韩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习西式花艺,赴欧美求学成为热潮。2015年世界杯花艺大赛韩国选手夺冠,又为业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当时我在法国巴黎学习,韩国学生最多,一个班上能占到百分之八十。”李喜鸽说。然而作为亚洲国家,法式花艺的丰富华美并不完全符合韩国人审美,在消费力上,花材量大的西式花艺也并不贴近民情。所以,减少花量,减少品种,加入东方灵动的线条以达到空间感,就成为韩式花艺的特征。此外,由于客户群针对年轻人,韩国花艺师总是在配色、花材选择和包装上追求清新、清雅,也更注重将富有生活情趣的元素加入到花艺设计中。
追究日本、韩国形成风格花艺的成因,起步较早、与西方花艺界沟通更频繁无疑是两大主因。
(压题图片设计者:林子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