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优信息网

广东实现生态与产业“双丰收”将用3亿元建150个绿美古树乡村

苗优信息网 https://article.ymebuy.cn 2019-12-27 09:09 出处:南方农村报 作者:喻淑琴 郑玉婷编辑:@优苗易购
广东“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名副其实的林业大省,近年一直以创新举措和务实之风,为实现林业生态提质增效而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168亿元,林业旅游与休闲人次达2.95亿人次,林

广东“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名副其实的林业大省,近年一直以创新举措和务实之风,为实现林业生态提质增效而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168亿元,林业旅游与休闲人次达2.95亿人次,林业产业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实现生态与产业“双丰收”将用3亿元建150个绿美古树乡村

风景秀丽的东莞观音山

大地作画板,妙手绘丹青。在乡村振兴、美丽中国、一核一带一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大背景下,广东省林业局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理念,秉承初心、践行使命,用新时代林业人的“工匠精神”,厚植生态底色,做好南粤大地的“美容师”;又是如何发展绿色惠民产业,拓宽致富渠道,实现现代林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

谈初心

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双丰收”

“我们林业人的初心,就是让大地披绿,让林农致富,构建一个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把历代林业人守护的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金山银山。”陈俊光说。

从实施“万村绿大行动”,到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再到全面开展《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2108-2020年)》,广东省林业局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的各项发展战略,以点带面推进示范性林业产业建设。

经过10年时间,广东绿化了5000多万亩荒山,成为全国荒山造林第一省。“如今,广东已经很难看到成片的荒山了,满山皆绿、全域染绿。”陈俊光介绍,一批又一批林业人不辞辛劳,上山入村,以大地为画板,描绘壮丽丹青,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让山川变得更加秀美;大力发展绿色惠民产业,让林农变得更加富有;高质量构筑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绿色生态强省。

近年来,林下食品、林下饲料、林下养殖等林业开发产业链,以及森林科普、森林观光等普惠森林体验服务产业,形成了科学可行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

“我局坚持把加快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深化林改工作的重点,助推林农脱贫,同时让林农意识到不砍树也能致富,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双丰收’。”陈俊光说,被誉为巨大“天然氧吧”的森林,在林业人眼里,是林下经济的“富矿”,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019年,广东省林业局开展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申报工作,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新业态,提高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掀起了广东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新高潮。

“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将更具有多样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陈俊光介绍,接下来,推动林农增收致富的途径会越来越多,广东省林业局将积极开展乡村绿化行动,促进省定贫困村开展省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体验、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和珍贵用材林等特色生态产业,让广大农民共享绿化成果,加快发展一批林业龙头企业,为乡村振兴服务。同时,重点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和珍贵树种基地建设,打造森林经营样板基地。

谈绿美南粤

构建广东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绿化更多,环境更美,景色更宜人。“绿美南粤”工作作为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延伸和拓展,不断优化林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坚持守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绿美南粤象征着林业的职能转化和目标追求的提升。不单要绿起来还要美起来,更要富有文化内涵,这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林业人的更高要求。”陈俊光分析,从满山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单一树种林入手,向色彩丰富、种类多样转变,既顺应潮流,又符合林业发展趋势。“绿美南粤,不但要绿,保持着自然的原生状态,还要在不同层次、斑斓色彩中散发魅力。”

广东实现生态与产业“双丰收”将用3亿元建150个绿美古树乡村

未来,在广东或许也能常见层林渐染。

陈俊光介绍,近年来,广东省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打造广东特色的林业生态文化,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广东省林业局通过了《广东省林业生态文化建设规划(2019-2025年)》。

“广东自然资源类型齐全,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优美,全省县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地有1359个,是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省份。”陈俊光说,2019年开始,广东启动实施自然教育行动计划,联合专家学者、自然教育机构共同制定广东省自然教育体系和标准,规范各类自然教育保护地的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结合具有传统岭南特色文化,广泛开展森林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实现公众自然教育常态化。

广东省林业局将进一步合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坚持以绿美境、以绿兴产,盘活乡村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等资源要素,培植乡村发展的“绿色基因”,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广东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创造绿色文化生态强省。

谈绿美古树乡村

到2022年绿美古树乡村达250个

2019年,由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林业局主办的“广东最美古树”暨“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评选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与此前的“广东十大绿美森林小镇”评选活动一脉相通,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广东建设绿美古树乡村属全国首创。通过充分展示广东古树特色与风采,体现古树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社会对古树的保护意识,促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陈俊光介绍,从2016年到2018年底,广东用了近3年时间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打造电子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省林业局提出“一树、两园、三廓、四旁、五美”规划,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古树公园和绿美家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陈俊光表示,省林业局将持续推进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建设和国家、省级森林乡村的评定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古树名木主题活动,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关注和参与到古树名木建设与保护队伍中来。

2020-2022年,广东省将投入3亿元,推进150个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到2022年,广东省绿美古树乡村数量达到250个,发展形成一批以古树公园为亮点、以优美的乡村绿化景观为特色、以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为依托的广东特色绿美古树乡村。

陈俊光指出,未来,广东省林业局将以“三农”工作为总抓手,贯彻落实“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推动沿海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带动全省林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奉献林业智慧。

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