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原产地在非洲、美洲等地。后来引进韩国、日本,自此发扬光大。2012年前后在国内兴起,一开始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流行,这个时候的多肉主要依靠韩国、荷兰进口,价格高昂。
多肉真正形成产业在于电商的介入后,国内爆发多肉热潮,线上线下并驾齐驱,生产商开始规模化种植,以福建、山东、上海、云南为主产区,多肉产业迅速扩张。
由于多肉繁殖迅速,品种同质化严重,国内逐渐出现供大于求,产品滞销,价格断崖式下跌等危机。过了红利期的多肉,利润降低,该如何突出重围?
“无土多肉”算是一个很好的个例,在提升利润空间上独创出一套自己的模式。“无土多肉”已进入市场近两年时间,相比目前市场上多肉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更多,却仍然十分畅销,供不应求。
“无土多肉”的概念可以说来自“艾植悟”品牌,总部设在杭州,核心是设计型公司,多肉作为设计载体来表现其设计理念,“五年前我们在加拿大,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突然想到无土栽培多肉的这样一个设计理念。一开始是自己玩,在玩的过程中周围的朋友非常喜欢,于是就开始越做越大。”“艾植悟”负责人张帆介绍说,目前,“艾植悟”在云南卢西拥有7万多平米多肉种植基地及一万多平多肉直播基地。
“我们在培育无土多肉的同时,也在开发一些相关产品,比如盆器、装饰、软装等周边产品,都是我们原创。走到市场上受到了朋友的喜欢,慢慢地就做成了一个独立品牌。”
针对目前多肉市场不被看好的现状,张帆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多肉过了红利期,但是云南产地每年都在扩张,消费者也逐渐趋于理性。虽然多肉的价钱越来越低,但是消费人群越来越广,现在的市场也越来越理性。从暴利到合理的价格,玩的不止是品种,而是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品放在家居养护。”
“我们的客户很多是多肉领域的小白,很喜欢多肉,刚刚开始养,多肉看起来好养但是养精不容易,还有一个问题是养护起来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成本,换土换盆等等。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生活节奏快,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打理这些植物,所以我们的无土多肉就有更多的优势。”
此外,浇水问题一直是多肉养护的最大问题,一是很难判断土在什么情况下是干透,因为往往表面的土已经很干了,土的里面还是潮湿,这个时候浇水容易引起烂根而导致植株死亡;二是多肉盆土水分干燥的速度不尽相同,因为配土比例、盆器材质、通风条件以及植株根系的健壮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具体几天浇水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准确答案。三是追求植物极端状态的新手难以掌握多肉到底缺水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浇水,在怎么样的范围内既不伤根又可以有效控型。
针对以上问题,“无土多肉”因为采用特殊介质替代各种多肉土,拿出不会松散,方便查看,可以随时了解介质缺水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大小规格给出标准的浇水间隔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养护上的难度。
张帆介绍说,“无土多肉被多肉前辈称为‘多肉界爱马仕’,给人一种轻奢的感觉,针对的是都市高端人群。与有土的多肉相比,无土多肉有了更多的优势,概括为四句话:新介质、免种植、易打理、品相优。从销售终端反馈来看这些优点,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利润率,无论是作为种植商还是经销商来讲,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营之路。”
以往,由于多肉植物生长的特殊习性,多肉很难拿到商场、花店等室内场所售卖。“艾植悟”针对这一状况,将目光投向花店领域,在种植阶段科学培育,增强了植株的抗病性,减弱了养护后期对光照、通风等条件的依赖,不易徒长,成为可以作为花店增项经营的一大新卖点。同时,花店产品对陈列有比较高的要求,“艾植悟”还设计打造了整体的美学陈设的配套方案。
同时,“艾植悟”对于品牌的定位十分精准化,而花店对应的消费人群多是都市群体,选择花店渠道正符合品牌产品定位。尤其针对礼品级产品,包装属性要求会更高一些,为了方便花店将它作为快销型园艺礼品带到千家万户,从产品设计方面就巧妙地将多肉与包装或者盆器设计成统一风格结合在一起,增加了产品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在传统模式受到的巨大冲击,行业面临大洗牌的新时期,多肉行业从一开始的野蛮生长逐渐开始趋于向更理性发展,更加重品质、更加注重品牌、更加追求差异化经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走向追求个性化的道路上。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