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银路铜建筑”,是几十年来对行业效益的一种描述,随着城市农村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有“玉绿化”的称呼。随之也催生了苗圃热,绿化苗木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壮大。
苗圃曾有“银行”的称誉,动辄几千元一棵的苗木,确实让广大种植户激动不已,然而却也有行业的无奈“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又有多少hold不住,被迫转行。
浪漫樱花
动辄就几百万甚至上亿的绿化工程,确实是对苗木种植产生了巨大的刺激,笔者曾经工作的一个苗圃,见证了15年间苗木行业的起起伏伏。2004年由李师傅带队占地100亩的苗圃建立,先后自己育苗美国红枫、白皮松、油松、华山松、樟子松,及购进其他的常规樱花、流苏等花木幼苗几十种,行市最好的时候可以说在2013年,美国红枫12公分以上售价到了9千一棵,供不应求,近万棵达标的有200余棵。
几乎废弃的美国红枫
“三年不见树,十年不见人”这是对白皮松的生长描述,3米高的售价在1500元,可如今呢?甚至是5年没开张了,苗圃在渐渐的荒废,苗木虽然在长大在增值,却没有产生真正的收益,无法变现一切等于零。这就是一个苗圃从诞生到牛市再到衰败的真实写照。
师傅依旧在守候苗圃,可以说他创造了这个苗圃,给了苗木生命,天南海北的苗木商多次高新挖人,他没有动心,偶尔我们去看望他,每每聊起往事总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渐渐长大的白皮松
有人说苗圃行业现在是下坡路,可每年的绿化需要又是那么庞大的市场,是什么造成了苗圃的萧条?
一、苗木的漫长的周期等待,增加了成本
苗木是慢慢长大的,市场的需求是变化的,有时大树需求大,有时小树需求大,就造成苗木更新缓慢,也只能漫长的等待,去等市场的需求,无形中就加大了时间成本。
二、盲目跟风,没有长远打算
人们的趋利性很容易造成单一品种盲目的种植,让单一市场供远大于求,无法销售产生效益。
三、单打独斗没有形成集体效益
好多苗圃比较偏远或是孤立,很难形成规模的苗木供应,造成销售难。
苗圃的生产比较被动,我们除了全面种植准备,更要从思想上重新认识苗圃发展的未来。
1、生产上依托绿化公司,加强产销合作
当然好多绿化公司都有自己的苗圃,苗木生产要加强绿化公司的合作,把握市场需求,从而更好的进行苗木销售。
2、丰富苗木生产标准
对于苗木的生产要有自己的特色,莫要千篇一律,当年的法国梧桐就是很鲜明的例子,那一年市场需求大量没有截干的法国梧桐,结果很多苗圃清一色的截干种植。要做到规格丰富、种类齐全,保持自己的特色。
3、加快苗木更新、适应时代需要
很难说什么样的苗木被淘汰了,只能说去洞察哪些苗木的价值趋势走低,适当的慢慢去淘汰或与其他苗圃进行置换,从而适应新品种植或青年苗木的更新,增加生产效益。
苗圃在慢慢“变老”,需求却总是那么“年轻化”,苗圃的投资要理性,更要有持久战的准备,因为hold住才是真正的“银行”。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