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优信息网

云南昆明景天科多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苗优信息网 https://article.ymebuy.cn 2021-01-19 19:22 出处:青钱柳 编辑:@优苗小苏
云南昆明景天科多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冯德党 自然界中,根、茎、叶3种营养器官外形肥厚多汁的一类高等植物统称多肉植物,其家族十分庞大,全世界已知的多肉植物多达上万种,在分类上隶属100余科。栽培上常见的多

云南昆明景天科多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冯德党

自然界中,根、茎、叶3种营养器官外形肥厚多汁的一类高等植物统称多肉植物,其家族十分庞大,全世界已知的多肉植物多达上万种,在分类上隶属100余科。栽培上常见的多肉植物包括景天科、大戟科、番杏科、仙人掌科、百合科、龙舌兰科、萝摩科植物。我国近些年才开始兴起多肉植物产业,主要集中在云南、山东、福建、上海4大产区。云南昆明地区优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成为多肉植物产业的优选地,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多为景天科(Crassulaceae)多肉植物。景天科共有34属1500多种,常见栽培的主要是景天属、拟石莲花属、青锁龙属、银波锦属、莲花掌属、厚叶草属、风车草属、瓦松属、天锦章属等。

1生产场地

1.1生产设施和容器

多肉植物常用的栽培设施有温室、温床和薄膜大棚。昆明地区多采用较高的温室和塑料大棚,具有较高的通风口,且棚两侧配有卷膜杆,便于夏季高温时通风管理。根据多肉植物生长需要,还需配有遮光率不同的遮阳网:黑网和银网。

多肉植物育苗和商品化生产常用泥盆和塑料盆,尤以塑料盆为佳,所有的盆都要有排水孔,盆壁最好要薄。排水孔以多而小为宜。

云南昆明景天科多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1.2栽培基质

景天科多肉植物对土壤的基本要求是:疏松透气、排水性好。目前实际生产中多用进口泥炭土,如德国大汉泥炭土、丹麦品氏泥炭土、加拿大发发得泥炭土等。育苗和二次移栽前的小苗可选用丹麦品氏泥炭土或加拿大发发得泥炭土,透水性好;生长期的基质中还需添加火山岩等矿物介质以增加土壤透气性。

进口泥炭土已经消毒过可直接使用。一般泥炭使用前需要消毒,可采用蒸汽加热或药物消毒的方式进行。蒸汽加热即基质加热到70℃保持2h或90℃保持lh,即可有效杀灭大部分病菌和害虫。药物消毒可在栽培基质中拌入杀虫剂如5%辛硫磷颗粒剂、杀螟松、马拉松等和杀菌剂如75%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拌好后立即用薄膜覆盖,一天后即可使用。

2播种与定植

2.1种苗繁育

景天科多肉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种繁殖、叶插、茎干扦插、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法,目前生产上常用叶插和茎干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

2.1.1叶插、茎干抒插和分株繁殖在大田生产上,景天科多肉植物常用叶插和茎干扦插进行繁殖,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幼苗;分株繁殖的方法多应用于百合科多肉植物上,景天科植物很少使用此法繁殖。叶插:选取生长健壮植株上饱满的嫩叶片,小心摘取,尽量不伤害植株及叶片生长点,

而取下的叶片基部不能沾水或泥土,如沾染需放置通风遮阳处风干以防止感染。摘下的叶片肀铺到干净的肀盘容器中,在阴凉干燥处晾1~3d,伤口愈合后栽种于基质中。栽种深度因叶片长度和厚度而定,叶片长而薄的,叶片基部插到土下0.5cm左右,不超过0.5cm,太深芽不易拱出土面;叶片较厚的,叶片基部愈合的伤口处贴在基质表面上即可,两周后可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叶插的景天科多肉植物15~20d可生根,可以直接长成新的植株,一般生长6~7个月即达到商品标准,但叶插芽点数目和大小不一;为实现标准化生产,使得芽点的数目和大小一致,可在叶插后4~5个月苗高约2cm时,砍头后进行茎干扦插,这也是茎干扦插获得插穗的一个主要方式。茎干扦插:选取健壮的枝条,从节间距较长处剪下,为了不伤害母株,一般剪成肀口。剪下的枝条在阴凉干燥处晾干,待伤口愈合后,直接扦插到塑料盆或泥盆的土表,一般15~20d可生根,扦插一周后可少量给水,生根后方可加大给水量以保持土壤湿润,茎干扦插的植株一般生长3个月可达到商品标准。

2丄2播种繁殖景天科多肉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8℃。生产中一般用42cmx42cm或54cmx27cm的方盘进行播种育苗,将泥炭土铺到方盘上,保持湿润,由于多肉种子很细小,一般和细沙以1:3的比例混合后均匀撒播到方盘上,保持种子在土表,不覆土,置于棚内遮阳网下,遮阳网的遮光率为75%,每天微喷喷水,保持土壤湿润,3~14d即可发芽。

2丄3组织培养近几年多肉植物开始尝试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组培的优点是增殖快、出苗整齐,便于工厂化生产,但鉴于目前的技术水肀,组培快繁主要应用在“玉露”“万象”上。

云南昆明景天科多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2.2种苗定植

2.2.1定植时期由于昆明地区与多肉植物原产地环境不同,多肉植物一般有休眠期,因此其定植应在生长期进行。冬季休眠的种类在4月上旬至9月下旬皆可定植,夏季休眠的种类在9月上旬至次年5月中旬进行定植为宜。

2.2.2修根移植的植株都必须仔细检查根系,将有根瘤的黑色枯根、半枯根剪除,健康的根适当剪短,修根后适当晾根l~2d。

2.2.3定植对于播种繁殖的多肉植物,播种后45d左右,当多肉植物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栽,移植到72孔穴盘中,穴盘基质仍为泥炭土,待幼苗长满穴盘时即可进行第二次移栽,移植到泥盆或塑料盆中,塑料盆大小根据植株成熟后的展幅而定,一般直径20~30cm,此时基质成分(泥炭土、火山岩、松树皮)的体积配比为7:2:1,以保证基质透气性。移植后不要急于浇水,保持空气和土壤湿润,用70%的遮阳网覆盖遮阳,一个月内不要施肥。

3环境调控

昆明地区春季至夏初高温少雨、光照强(紫外线强),适宜多肉植物生长,但要注意遮阳以防止多肉植物灼伤。夏季高温多雨,尤其6~7月份长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极易引发病虫害。秋季气温转凉,雨水少,病虫害危害也较轻,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而晚秋昼夜温差非常大,加之湿度大,易诱发灰霉病、霜霉病。每年的12月至春节,会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天气,会对多肉植物造成冻害。故在多肉植物生产栽培中,需要根据气候变化调控其生长环境,以利于多肉植物健康生长。多肉植物的环境调控最主要的是调控其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

云南昆明景天科多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3.1温度调控

依据多肉植物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夏型种、冬型种、春秋型种3种类型。“夏型种”夏季不休眠,冬季休眠,温度较高时生长良好,但温度超过38℃也会休眠。景天科常见的“夏型种”有:青锁龙属的火祭、纪之川、若绿等,伽蓝菜属的玉吊钟、唐印、不死鸟等。“冬型种”能耐低温,喜凉爽环境,夏季休眠,冬季不休眠,但低于5℃“冬型种”也会陷入半休眠,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多数景天科多肉植物是冬型种,如锦章属的天锦章、神想曲、御所锦等,银波锦属的熊童子、福娘、银波锦等。“春秋型种”生长期主要是春季和秋季,但夏季和冬季无明显休眠现象。

多肉植物在夏季和冬季的损坏率最高,故防暑和抗寒是关键,要做好夏、冬季温度调控。夏季室外气温超过30℃时,棚内温度往往会超过40℃,夏季要尽量通风降温,通风口要达到2m以上,夏季晴天需覆盖2层遮阳网。温度的控制措施往往和空气湿度、光照等发生矛盾。因此在通风后要加强喷水、喷雾,以提高空气湿度,阴雨天要把遮阳网揭开。冬季低温时期可以通过加盖双层棚膜或使用加温设施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3.2空气湿度调控

夏季晴天高温时,温室大棚需加强通风以降温,空气湿度会随之降低,冬季加温也会使温室大棚湿度降低,为增大空气湿度,可在温室内安置蓄水设备(蓄水池、蓄水缸),在过道处洒水,或在温室中喷细雾,喷雾以少量多次为宜,以毛、刺、叶的表面没有水滴聚集为标准。

3.3光照调控

多肉植物对光照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多肉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光需求的不同,采用遮光率不同的遮阳网或辅助光照进行调节。如在育苗期和刚移栽的植株要用75%的遮阳网,生长期用70%的遮阳网,而需要着色时使用30%~60%的遮阳网;而在冬季光照时间不够时,可采用人工光源辅助光照,如白炽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

3.4土壤水分管理

由于多肉植物多采用盆栽方式,植物吸收水分受限,因此要合理补充水分,较理想的浇水方式是潮汐式灌溉和用干净的过滤水喷淋的方式,浇水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而定。苗期和生长旺盛时期需水量大,要勤浇水且要浇透,休眠期需水量少,适当保持干燥。一'般春秋和夏季局温少雨时3~4d饶水一次,雨季7d浇水一次,冬季7~10d浇水一次。

浇灌多肉植物的水源一定要干净,需要经常对水源进行消毒,现在提倡水源经过过滤后达到饮用水标准再浇灌植物,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阻断水源携带的病原菌和害虫。

云南昆明景天科多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3.5土壤肥力调控

多肉植物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施肥,遵循“宁淡勿浓”的原则。幼苗生根期一般施用高磷水溶肥,苗期和生长旺盛时期施用高氮水溶肥。开花后施用少量氮磷钾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使植株粗壮,以利于植株的抗寒能力。多肉植物不建议施用缓释肥,持久性的肥料容易影响景天类多肉植物着色。

4着色

多肉植物表皮细胞液中的花青素含量是叶片呈色的关键因子,花青素含量越高,叶片颜色越丰富。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调控花青素的含量以达到着色效果。光、温、水、肥及植株生长年限都是着色的重要影响因素。

光照是影响着色非常重要的因素,充足的光照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产生大量花青素;昆明地区紫外线强,多肉植物茎的伸长一定程度上受抑制,利于花青素的产生,利于多肉植物着色。不同植物着色所需光照不同,有些在强光下才能叶色艳丽,有些在弱光才能色彩斑斓,如拟石莲花属的红宝石在半光照条件下(60%的遮光率)着色为红色,而在自然强光下着色为黄色,景天属和拟石莲花属的杂交种蒂亚在强光下着色为正红色。故要根据各种植物需要的着色效果,着色时需要强光的就撤去遮阳网,需要弱光的就覆盖遮光率不同的遮阳网。

温度也是影响着色的关键因素。早春温度较低时和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时,植物中叶绿素部分转化为花青素以抵抗寒冷,达到着色效果,如拟石莲花属的“月影系”品种海琳娜、雪球、贝瑞等,经过霜打之后显示通透的粉色。需要低温才能着色的品种,应合理安排定植时期,以在冬季有霜时或在冷库中着色。

土壤水肥含量也影响着色。土壤肥水含量充足时,多肉茎干生长旺盛,叶缘颜色较浅;但水肥供应不足时,多肉体内会产生大量花青素以抵抗干旱缺肥的状况,叶片整体会呈现鲜艳的颜色。故在着色期之前就应开始控肥。一些生长年限较长的多肉植物老桩,叶片就带有丰富的颜色。

5病虫害防治

高温高湿或气温降低时,是多肉植物病虫害高发的时节,这一阶段要提前做好预防,如隔离检疫、经常检视、注意环境卫生干净等。如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防止蔓延。

5.1主要虫害及防治

昆明地区种植的多肉植物上的害虫主要有介壳虫、根粉蚧、蜗牛、青虫等。

5.1.1介壳虫介壳虫外形扁亭,体被错质,褐色,是多肉植物常见的虫害,主要侵害多肉茎叶,高发期在早春,吸食茎叶的汁液,其排泄物糖分含量高,易诱发黑霉病,并能吸引蚜虫和蚂蚁。防治方法:勤加检查,发现后立即刮除,然后用18%的阿拉奇吡虫·噻嗪酮1000~1500倍液喷杀,间隔期28d,每季可以喷施2次。

5.1.2根粉蚧一种粉蚧科昆虫,其活体外被蜡质绵状物,体覆白色蜡粉,主要危害多肉植物根部。多肉根被其啃食后,会出现叶色枯黄、长势变差,严重者可导致整株死亡。生产上可用18%的阿拉奇吡虫·噻嗪酮1500倍液灌根。

5.1.3菜青虫菜青虫是农业上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最易成灾的害虫,在多肉植物上主要咬食肥厚多汁的叶片。主要防治方法是:在基质中拌入辛硫磷颗粒剂,严重时化学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进行喷施;目前一些生物农药逐渐应用于农业,也可交替施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多肉植物尽量避免用乳油类药剂喷洒,以防植物叶片受药害。

5.1.4蛞蝓和蜗牛这2种虫害均易发生于空气潮湿的环境中,进而危害幼嫩的植株。蛞蝓主要啃食幼苗叶片,啃食的叶片上到处都是伤疤,不具观赏价值。防治方法:一要注意多通风,避免湿度过大。二要保持种植环境干净,及时清除温室中的杂草和被啃食的植株。防治方法主要是将6%的四聚乙醛颗粒剂均匀撒施到土表或根系周围,每亩施用量500g;虫害严重时,用40%的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连续喷施2次,2次间隔7~10d。

云南昆明景天科多肉植物生产栽培技术


4号多肉植物花卉绿植景天科

¥28

购买

5.2主要病害及防治

在昆明地区种植的多肉植物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和灰霉病。

5.2.1炭疽病炭疽病多发于多肉叶片,发病初期呈现绿色水渍状小点,中期变成红褐色至灰褐色、中央凹陷、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期病斑黑褐色。高温高湿条件下最易发病。主要防治措施是改善栽培环境使其干净整洁,加强栽培措施和肥水管理。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0%百菌清700~800倍液喷施,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d。

5.2.2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多肉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像涂了一层白粉。温暖高湿环境下最易发病,其会阻碍叶片生长,严重时会使植物生长停滞直至枯亡。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发病初期使用35%的德国拜耳露娜润1500倍液喷施,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10~15d。

5.2.3霜霉病霜霉病主要危害多肉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水渍状小点,一般由下而上蔓延。后期发展为黄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灰白色霉层,逐渐变为深灰色。发病初期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隔7d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

5.2.4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多肉叶片,一般是叶片基部最先感染,出现水渍状灰白色病斑,逐渐蔓延至全株。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春秋两季高发。故要注意通风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发病初期,使用50%异菌脲1000~1500倍液和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交替喷施,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5~7d。


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