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因原产于中国四川地区而得名,又名“一丈红”、“棋盘花”等,青璃西北老家的人们更是直接称其为“大花儿”。蜀葵颜色繁多,常见的有紫、红、粉、白等颜色,花型有单瓣和重瓣之分。
蜀葵属于多年生的宿根类草本花卉,常常作为小区内或公园里的景观植物,一经播种发芽后,无需过多养护照顾,便会从4月份一直开到9月份,偏南地区甚至可以开到10月份,算是另一种名副其实的“长寿花”。
蜀葵成年株的株高可以达到2米以上,水肥光照及其他管理得当的话甚至可以长到3米以上,花开时,花苞从植株底部向顶部依次开放,在6-8月份时达到顶峰,整个整株呈现出底部是阔大的绿叶,基干部却是鲜艳的花朵,宛如一根漂亮的“花棒”,这也许就是“一丈红”别名的来历吧。
家庭养护蜀葵时,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就够了,就是要阳光充足,所以南阳台或露台乃至庭院都是很好栽植场所。其他朝向的阳台也可以养护,但是开花效果可能不如南向阳台。下面青璃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蜀葵的养护经验:
1、配土
蜀葵的一大特点就是特别耐盐碱,对土壤不挑,无论是西北黄土地还是剑南灰土乃至西南红土地,几乎上都可以看见蜀葵生长。常见的园土就是很好栽培基质,当然如果有松针土、山泥等这些肥性土壤做植土,栽培效果则更好。
如果配土使用的是园土,可以适当的混掺些粗砂,以改善排水性。在花盆底部还可以预铺一层腐熟发酵好的麻饼或豆渣,以满足植株生长后期对肥料的需求。
2、备盆
蜀葵株型高大,根系发达,因此选盆相比较其他草本类花卉用盆要大一些深一些。当年培育的植株用盆可以使用约25公分的深盆。若年终花败枝枯后不考虑换盆,用盆还需要再大一些,约30-35公分左右。植盆无论采用何种材质,底部一定要留好排水孔。
3、繁殖
蜀葵常见的繁殖方式有播种、扦插和分株三种。
播种容易理解,其中的扦插方式是指将去年过冬后的宿根上新发出的嫩枝待长到一定长度后切下作为插株,伤口消毒后插入沙土中在保湿遮阴的环境中重新生根成株的方式。而分株直接是将宿根挖出,根据基部新芽的分布,连芽带根从原宿根处分离,而单独栽培成活的一种繁殖方式。
三种繁殖方式相比较而言,扦插的成功率最低,许多插苗会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分株效果还不错,但是比较费工夫,而且一样有伤口感染病菌而导致新株死亡的可能性。最好的方式其实还是常规的播种方式,因为蜀葵产籽率很高。一棵蜀葵可以产出多达上百粒甚至上千粒种子。种子不仅发芽率高,而且播种入土后可以在10天内发芽。
播种前,可以将蜀葵种子连带上面的种衣一并在温水中(30-35℃)浸泡约30分钟到1各小时左右,使种衣及种皮被充分浸润。将浸泡好的蜀葵种子铺撒到盆土表面后用土壤或草木后覆盖,并浇透水后就可以放在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等待发芽就行了。
种子不需要撒的太多,一个盆内5-6颗就行了,因为蜀葵种子发芽率很高,而盆内只需留有1-2棵即可,发芽后多余的苗要间除掉的。
另外间苗时注意应留生长在中心处的壮势苗。若苗不在中心,可以在盆土湿润的情况下将苗移到中心。这时的苗,根系还没有长全,重移是的成功率是很高的,所以是不需担心这一点的。
4、日常管理
蜀葵日常管理较为宽泛,不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只需要注意这2点就可以了:
(1)光照充足
蜀葵喜阳,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营养物质和各类生长激素的合成,不仅可以使叶片阔大浓绿,形成叶壮——光合作用旺盛——植株健壮的良性循环,而且还可以显著减少病害发生,且使花朵颜色更加鲜艳。
(2)注意控水
蜀葵忌涝,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盆栽的蜀葵积水极易而造成烂根。因此除了在盆、土选择上避免积水外,还应在浇水时注意控制次数。一定要等到盆面土彻底干燥后再浇,浇要浇透,避免浇“半截水”。
除此2点外,在营养需求量大的花期时,若土壤肥性较差,可以追施一些复合型的磷钾肥,帮助植株孕蕾开花。花期前追施肥则以氮肥为主。
5、种子采收及宿根过冬
入秋后随着天气转凉,蜀葵顶部的花蕾开始还未开放就褪落,而底基部的种子基本上快成熟了,这部分种子也是全株的最好种子,采收时可以只采收这部分种子。将熟透的种子从株干上捋下,彻底晾晒干燥后盛装在深色塑料袋或玻璃瓶内,以备来年播种。
若不想播种,还可以直接利用原株的宿根来进行第二年的繁殖生长。采用这种方式时,可以待地上茎叶部分全部枯萎后,将这些茎叶剪除,浇一次透水后在温度不低于0℃时可放在窗外过冬即可,若室外气温较低,在0℃以下,则还需放在室内阴凉的地方过冬。
若还想利用一下这些茎叶,可将这些茎叶弄碎一点后沤制在大一些的深盆内制作一些自沤肥。
另外,茎干部分的外皮是上好的纤维材料,可以剥下晾干后作为浅水水培花卉,如水仙等花卉的根系包裹料。采用这种材料时,一来可以稳固植株,二来还有不错的吸水性,可以供花卉在长期不加水的条件下健康成长。
好了,以上就是青璃与大家分享的蜀葵的基本养护经验及要点。各位花友如有兴趣可以试试,很容易就种成“繁花林”的哦。大家如有什么别的看法或建议也欢迎留言或加关注交流哦。
(版权所有,非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