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化美化在行动
三和村的乡村彩叶路 摄影:凌化矾
界首市邴集乡三和村位于安徽省的西北边陲,省道255穿境而过,现有农户1576户6228人,耕地总面积5832亩。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和民风淳厚,演绎过许多美丽的传说,汉代“百里为王”时留下的遗迹“金头御葬黄古堆”享誉省内外。由于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经济效益低下,加之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三和村彩叶苗木(金叶复叶槭) 摄影:凌化矾
脱贫攻坚以来,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境内道路网四通八达,在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全村严格按照农林业建设规划的要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壮大新型农林业经营主体,以发展彩叶苗木、特色苗木、经济林为主业,开展林农复合经营、林药复合经营、林下特种养殖,努力提高有限土地的经济效益,全方位开展绿化美化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显著提升。
三和村黄古堆(市级文物保护)周边的薄壳山核桃林药复合经营
全村现有中国特色彩叶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个、特色苗木培育基地4个、种桑养蚕基地1个,薄壳山核桃经果林基地2个,智能温控大棚50亩,年成品苗木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300余户居家就业,提供近3.5万个工日的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自2012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三和村按照“一保护二建设三提升”工作思路,奋力建设美丽森林乡村。
三和村美好乡村张忙 摄影:凌化矾
“一保护”:即保护村庄原始风貌。对全村的自然生态系统、地形地貌、小微湿地、田园风光等进行有效保护;全村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杜绝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村庄的护村林、风景林、古树名木等自然植被得到了良好保护;对历史遗迹“黄古堆”开展了有效保护,古堆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旅游爱好者的参观与考察。村庄土地利用布局合理,编制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并严格执行,明确了村庄绿化目标和任务,生态涵养、防护功能良好,无土壤侵蚀、风沙危害,河流、水塘保护良好,水质清洁无污染。
三和村整洁的村庄游园 摄影:凌化矾
“二建设”:即建设林业基地,林农、林药复合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建设村庄绿地,提高林木覆盖率,美化环境。目前全村林木覆盖率达到45%以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农田林网等基本实现应绿尽绿,村庄景观绿化带、村庄标志性绿地管护规范。
受保护的乡土树种苦楝(优树) 摄影:凌化矾
“三提升”:即提升森林质量效益、提升乡村绿化管护、提升生态文化建设。村庄范围内森林健康、林相整齐、活力旺盛,植物配置、乔灌草结构科学合理,树种丰富度高,从事森林相关产业、生态管护、育林护林等就业人数近400人,农户年均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农林药复合经营等;村制定了育林护林、生态保护等方面村规民约,带头实行林长制,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深得人心,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控,从未发生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采取了联防联治,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和乱砍滥伐,从未发生了重大森林火灾和盗伐、滥伐林木等现象;挖掘保护生态文化历史,开展生态保护科普知识、传统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等活动,继承弘扬传统生态文化,村民普遍有较强的植绿爱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村庄干净整洁,生态文化建设成为共识。
三和村种桑养蚕基地 摄影:凌化矾
2016年三和村被省林业厅授予“森林村庄”,2017年三和村实现脱贫出列,2018年三和村被阜阳市农业委员会授予“百村百品”特色农产品优势村;2019年三和村被省农村农业厅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彩叶苗木)、被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乡村”,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三和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编辑 王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