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优信息网

大叶黄杨卷叶螟防治不再难,只需做好以下几点

苗优信息网 https://article.ymebuy.cn 2020-01-14 11:47 出处:淇林园林绿化养护 编辑:@优苗小苏
黄杨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分布广泛。主要以幼虫为害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庐山黄杨、雀舌黄杨、冬青和卫矛等。此虫具有突发性,轻者影响正常生长,重者叶枯脱落,造成光秃枝,致幼株死亡。【1】形态识别1、

黄杨绢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分布广泛。主要以幼虫为害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庐山黄杨、雀舌黄杨、冬青和卫矛等。此虫具有突发性,轻者影响正常生长,重者叶枯脱落,造成光秃枝,致幼株死亡。

【1】形态识别

1、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3—45mm;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下唇须第1节白色,第2节下部白色,上部暗褐色,第3节暗褐色;胸、腹部浅褐色,胸部有棕色鳞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白点,一个细小,另一个弯曲成新月形,外缘与后缘均有一褐色带,后翅外缘边缘黑色褐色。

2、卵:椭圆形,长0.8—1.2mm,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

3、幼虫:老熟时体长42—6mm,头宽3.7—4.5mm;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较大黑斑,三角形,2块;背线绿色,亚被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线淡青灰色;胸足深黄色,腹足淡黄绿色。

4、蛹:纺锤形,棕褐色,长24—26mm,宽6—8mm;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丝缀叶成茧,茧长25—27mm。

【2】发生规律

四川南充地区一年发生5代,上海、江苏和浙江地区一年发生3代,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均以幼虫在缀叶中越冬。华北地区翌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越冬幼虫活动为害,5月上旬为盛期,5月中旬在缀叶中化蛹,蛹期9天左右。成虫有弱趋光性,日伏夜出,雌蛾将卵产在叶背面,卵期约7天。幼虫共6龄。上海地区幼虫为害期,代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以第二代幼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若防治不及时,叶片蚕食光,植株变黄枯萎。9月下旬幼虫结网缀叶做包,在包内结薄茧越冬。

【3】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该虫寄主仅限于黄杨科,且成虫飞翔力弱,远距离传播主要靠人为的种苗调运,因此搞好检疫,杜绝害虫随苗木调运而扩散,可有效控制该虫蔓延危害。

2、搞好人工防治:

(1)冬季清除枯枝卷叶,将越冬虫茧集中销毁,可有效减少第二年虫源。

(2)利用其结巢习性在第一代低龄阶段及时摘除虫巢,化蛹期摘除蛹茧,集中销毁,可大大减轻当年的发生危害。

(3)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合理用药:用药防治的关键期为越冬幼虫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龄阶段,使用45%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1500倍液+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进行喷雾,还可推广使用一些低毒、无污染农药及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BT乳剂等。

4、保护利用天敌:如凹眼姬蜂、跳小蜂、寄生蝇等。

大叶黄杨卷叶螟防治不再难,只需做好以下几点


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