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草莓一代穴盘苗的繁育方法(无土栽培)及栽培管理新技术
张 杨
1 脱毒草莓一代穴盘苗的繁育方法(无土栽培)
目的:生产出优质种苗—— — 相较于裸根苗,穴盘苗成活率更高,花芽分化提前,感病率更低。
(1)繁育时间:2018年 4月初至 8月底。
(2)繁育地点: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 5062号潮汐式灌溉设施大棚。
(3)繁育品种:脱毒草莓原种—— — 红颜、章姬、白雪公主。
(4)繁育方法:
①具体繁育方法及理念:4 月初将脱毒草莓原种苗种植于200mm 规格栽培花盆中, (亦可种植于长条形种植槽中,优点是种植槽更利于原种苗根系的生产;而 200mm 规格栽培花盆的优点是防止了单株原种苗感病后相互间的传染)。栽培基质配比是10~30mm 粗纤维泥炭土:珍珠岩=7:3(体积比),将种植好的盆栽草莓原种苗放置于潮汐式灌溉苗床的中心位置,放两排,栽培花盆下面用穴盘垫高约 5cm 左右,盆中安插滴箭,方便后期与一代苗的分离式灌溉管理;再在栽培盆的两侧放置填充好基质的深孔 50孔穴盘(深孔的穴盘有利于繁殖苗的根系生长)。在后期的肥水管理中,盆栽原种苗通过滴箭精准灌溉,而繁殖出的一代穴盘苗则是通过潮汐式模式灌溉,这样就成功的将盆栽原种苗的需水需肥情况与繁殖苗分开管理,又避免了传统的由上而下的灌溉方式,降低了草莓发病概率。
当脱毒原种苗长出匍匐茎后,就将匍匐茎上的子苗按插于50孔深孔穴盘中,后期持续整理匍匐茎,使每一颗子苗及时按插到穴盘中,穴盘基质保持湿润。
②肥水管理:盆栽原种苗按照 EC 值在 0.8~1.2之间的肥水与清水交替浇灌,后期再根据繁殖苗的长势适当增加肥水浓度及浇灌频率;繁殖苗以清水为主,半月左右一次 EC 为 0.5左右的薄肥浇灌。
③病虫害的管理:
a.原种苗定植后。
灌根药物:阿米西达(嘧菌酯)2500倍+瑞苗清(甲霜-噁霉灵)3000倍。
注意:定植后第一天灌药,点灌;第二天浇大水,浇透。
b.缓苗后-预防炭疽病、白粉病;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和青虫(虫害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而定)。杀虫剂和杀菌剂分开使用:定植后 7d左右进行第 1次叶面喷雾(先用杀菌剂,3d后再打杀虫剂),然后每 7d循环 1次,药剂如下。以下 3组杀菌剂和杀虫剂可循环轮换使用。配药顺序极为重要:二次稀释法,依次加入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乳油。
第 1组杀菌剂:25%溴菌腈 1500倍+凯润(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或阿米西达(25%嘧菌酯)1500倍+乙嘧金治白(25% 乙嘧酚磺酸酯)750倍+80% 代森锰锌 1000倍。
第 2组杀菌剂:22.7% 二氰蒽醌 1000倍+世高(10% 苯醚甲环唑)1500倍+12.5% 四氟醚唑 1500倍+20% 噻菌铜 500倍。
第 3 组杀菌剂:45%咪鲜胺 1000 倍+3% 多抗霉素 800 倍+50% 醚菌酯 3000倍+3% 中生菌素 750倍。
第 1组杀虫剂:艾美乐(70% 吡虫啉)2000倍+1.8% 阿维菌素2500倍+螨危(24% 螺螨酯)3000倍
第 2组杀虫剂:莫比朗(20% 啶虫脒)1500倍+爱卡螨(43% 联苯肼酯)2000倍+来福禄(11% 乙螨唑)5000倍+艾绿士 1500倍第 3组杀虫剂:可立施(50% 氟啶虫胺腈)5000倍+宝卓(30%乙唑螨腈)3000倍+康宽(20% 氯虫苯甲酰胺)3000倍
2 栽培管理新技术
(1)定植时间:9月 5日至 9月 15日。
(2)定植密度:亩定植 5000~6000 株(传统亩定植量 7000株),脱毒草莓一代穴盘苗长势旺,分蘖性强,座果量大,需要及时疏果,以保证大果率。
(3)肥水管理:前期底肥少量施用(相较于传统种植),亩施有机肥 1000kg,复合肥 30kg;后期草莓生长旺盛期和浆果膨大期适量追施磷钾肥及多元微量元素,做到薄肥勤施。
(4)温湿度控制:白天控制 25℃~28℃之间,尽量不要超过30℃,晚上 10℃为宜。
棚温低于 5℃时需要加扣内保温膜,极端低温时再采用三层膜保温。棚内湿度开花期控制在 80% 以下,开花至果实膨大期需要进一步降低湿度,控制在 60% 为宜。
(5)病虫害管理:主要防治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用药方法同上。
3 结束语
优质的脱毒草莓一代穴盘苗,再结合草莓栽培管理新技术,提早了草莓的花芽分化期、草莓提早上市,提高草莓品质和产量。
精彩评论